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档案

(2013-04-26 08:25:53)
标签:

阿房宫

档案

随笔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关于档案

 

什么是档案?档案,简单说就是保存起来的历史记录。它不仅包括文字、符号、图画和声音、影像等记录,还包括载有各种有价值信息的实物,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资料。

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档案概念。档案在商代叫“册”,在周代叫“中”,在秦汉叫“典籍”,汉魏以后称为“文书”、“文案”、“案牍”、“案卷”、“薄书”,清代及以后才叫做“档案”。

人类在还没有明确的档案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有关档案的工作。最早的档案,是原始人类绘制的岩画,以及各种记录有人类社会活动信息的实物。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陆续又出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石碑和金属器具,直到写有文字的竹简、丝织品、纸张,录有声音、影像的胶片和磁带等。这些信息载体被整理保存下来,用于记录和证明过去发生的事件,也就变成了档案。

档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真实地记录和再现历史,还体现在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价值。它记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渊源,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脉络,以及这个民族千百年的悲欢荣辱,凝聚着这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因而能够连接这个民族的过去,指引这个民族的未来,使他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向何处去。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旦失去自己的历史记忆,无法寻根溯源,没有了共同认知和集体精神归宿,这个民族就必定会逐渐消失在浩瀚历史长河之中。中国历史上多次改朝换代,胜利者都不忘一把火烧掉前朝的书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其目的就在于此。即所谓“欲灭其国,先去其史”。当年楚霸王项羽焚烧阿房宫,并不是讨厌这座绵延三百里的华丽丽的大房子,也不单纯是出于对秦朝统治者的痛恨,其真正目的,是要通过焚毁阿房宫和包括皇家档案资料在内的一切东西,对秦朝统治阶级进行精神上的征服,消灭他们对国家和阶级的共同记忆,使他们失去整体反抗意识。同样,清朝建立后,以编撰《四库全书》为由,大肆收缴和销毁明朝以前的书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其目的也在于此。

说到这里,有博友可能疑问:既然中国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都喜欢放火烧,烧,烧,那么,我们的民族往事却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这就要归功于档案相关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是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对档案信息的再加工处理,可以把其中保存的信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或利用方向有机组合起来,这样,更加便于这些信息的有效利用和传递。

历史上最著名的档案编研,当属司马迁编撰《史记》。

《史记》的编撰过程,其实就是对从三皇五帝,到汉代初期包括档案文献资料在内的各种历史信息的编研过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毫无疑问,假如没有大量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作为支撑,司马迁绝对写不出这部辉煌的历史巨作。

历史档案编研的意义,不但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历史信息最大限度地凝聚在有限的文字当中,便于后人知晓、学习和掌握,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通过编撰成书,可广泛发行到民间,再经过自由复制和传播,可有效补救因档案损毁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历史信息能够突破官方垄断,通过这些书籍延续下来。

事实上,我们国家很早就重视档案工作。历朝历代,朝廷和地方都设有专门或兼职的档案机构和人员,用以整理、保存和管理档案文献资料。比如我们熟知的京剧《苏三起解》,就是发生在明朝的一起真实事件,直到民国九年,即一九二〇年,这个案子的卷宗仍完好保存在山西洪洞县司法科。不仅政府部门重视档案管理,就连佛教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专门设有藏经阁、藏经洞一类的图书档案馆,并作为重要设施加以管理。也正因如此,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得以保存下来,为今天的各类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源。同时,也使得中华文化能够借助丰富的档案资料很好地传承下来,为后人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档案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档案这门学科的研究更加深入,在档案管理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国家设有各级档案管理和工作机构,用于监督指导和管理实施档案工作。相关档案管理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和不断完善。中央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也把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档案管理的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更大利用提供了愈加广阔空间。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和数码技术的蓬勃发展,产生了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磁盘和光盘等载体上,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可通过网络传输的电子文件。这些具有保存价值,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称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产生,是档案的一次最剧烈的革命性变化,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档案工作已搭上信息化快车。企业内容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通过对文档业务流程,文档一体化,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为核电企业文档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手段,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有效解决了企业文档业务流程、文档一体化、文档信息安全防护等问题。全面梳理了已有的业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搭建文档信息流与业务流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企业不同业务流、文件流、信息流的融合,具有很好的前瞻性。

为更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档案资源,目前,一些企业文档相关人员还组织进行了重大设备档案编研工作。这项工作一旦圆满完成,将对提升企业重大设备整体管理水平,保障机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做出重要贡献。

为确保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文档人员群策群力,开动脑筋扩宽思路,借鉴同行先进经验,采用“前端控制、全程管理”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积极参加工程项目各项工作,努力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与此同时,以文档领域为主导,覆盖企业各领域的知识管理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开展中。

这些创新举措,得到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认可,也得到业内同行的好评。这些创新举措,必将使企业的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向行业领跑者不断迈进。

那年夏天鈥斺敶笱1987-1991(33)【注】本文及本博所有文字,除特殊说明外均系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用于商业用途请留言、E-Mail或QQ(965442201)告知本人。多谢!

2013-04-24

江苏连云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