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晓旭林黛玉红楼梦观点评论 |
分类: 随笔杂文 |
前些天闻知“林妹妹”陈晓旭剃度出家,稍有感慨,回忆起几年前的一件往事来。
那一年因为与浑家结婚而破了洒家的童子身——本句只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内容与本文无关。有一次去市内逛街,返回的公交车很拥挤,座位旁站了一瘦弱男士,在秋风落叶一般随车飘摇不定。看着那比洒家还要贫瘠的身子骨儿,洒家动了恻隐之心,就向浑家一侧挪了挪,让了多半个屁屁的位置与他。那位落座后即开始了与洒家的攀谈。他说洒家心慈面善,应该与佛有机缘。洒家单身时代闲暇无聊时,倒看过一点儿有关佛教的书籍,比如《图解佛经故事》——不好意思,太浅显了。于是乎,就与之谈几句。末了,洒家对他说,佛不是人!那位听了大惊失色。洒家转而解释道,佛不是你,也不是我,佛是一种境界!听了洒家惊人之语,那位喜出望外,如遇知音。于是乎,半个小时的路程,几乎都在交谈佛学。原来,他是个业余爱好者,有正式工作,只是出于对佛教的热爱,每个周末都去某某山下的佛教协会做些义务工作,以表对佛主的虔诚和膜拜之心。要下车时,俗家弟子友情赠送洒家几本佛经小册子。到了家里,洒家正要好好收藏,浑家勃然大怒道,刚刚娶了老娘就想出家?没门!快把那破玩意扔了,否则跟你没完!!洒家见状,连忙赔礼道歉,郑重承诺马上就扔。后来嘛,洒家当然没有舍得扔掉,至今还悄悄放在书橱的隐蔽处呢。
其实,洒家对佛教的博大精深还是给予高度首肯的,出于多年学子生涯的惯性,有时间时,还时常还要研究研究,偶尔还会照用佛主的光辉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对于人类世界的几大宗教,洒家斗胆认为,道教主要探讨的是宇宙自然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主张天人合一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佛教主要研究的是人生和命运的因果转化,试图引领众生参透人生的本质;基督教主要针对的是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说教,引导人们去信,去望,去爱,最终创建和谐社会;伊斯兰教则倾向于政权统治和政治维护,强调民众对统治阶级的服从,以实现世界的相对和平。这其中的无论哪一门宗教,其实都是人类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一种思想经验总结,凝聚了人类千百年来丰富的智慧结晶,因此,能够获得很多民众的信仰和崇拜也就不足为怪。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智者圣贤创立的佛教和道教,还是原本就由统治阶级炮制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最后却在多个国度、多个朝代,都一律成了统治阶级用来教化或麻痹民众,夺取政权和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的思想工具。洒家认为,这至少是佛主所不想看见的。
宗教对执政者的用途,洒家不愿过多谈论,但对于普通民众所产生的意义还是值得侃侃的。人类是一种有思想感情的高级动物,每一个个体都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所以,除了衣食住行的本能需求,由此引发的种种欲望,就成了人的一生占据相当比例的组成部分。欲望无法满足时的莫名痛苦,追求欲望时的艰辛劳顿甚至不择手段,以及欲望满足后的莫名空虚,都使人类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可以医治内心的灵丹妙药。这种良药,就是精神上的寄托和解脱。同时,由于人类的高级,精神世界的需求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产生了文学艺术。而当文学艺术都无法承载痛苦和依托灵魂时,大家就只好依赖于神秘的宗教了。此外,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人,利益冲突引发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人时常要不得不去面对各种矛盾和难题,矛盾和难题是继欲望之后又一个烦恼的源泉。而宗教恰恰好似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盏引航的灯塔。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是在规劝人们放弃欲望之海中永无尽头的航行,尽快回归风平浪静的海岸上来。也许就是缘于这些,使得宗教最终成了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依托,也使宗教本身得以生存和发展。
应该承认,作为四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对人生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它劝导人们向善、积德,不做有损别人的事情,但是其消极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古往今来,所谓遁入空门者,包括帝王将相、名人大家还有平头百姓,其实大多并非什么真正意义的觉悟者,而是经历了人生的些许苦楚、挫折和磨难后,没有信心和毅力在万丈红尘中继续支撑下去,才选择了这样一种所谓的退路,作为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充其量只能算个现实世界的逃兵而已。真正献身佛学,潜心钻研这门学问的,反而恰恰是一些朴初老先生、土拳师老弟一类的俗家弟子。他们是以研究学问的方式参悟佛法佛理,从中领悟佛学的精髓和真谛,感受佛学对人生的启迪和灵魂的净化,然后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教化广大民众。这大概才是至真至纯的佛学大家吧。
正如基督教对西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一样,佛教自传入泱泱华夏以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几乎是遍地开花的。对于古典名著《红楼梦》也可算是一个最明显例子之一,全书无论从四大家族兴衰历程和众多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还是从日常生活细节的诸多描述,都含有大量的佛家因果报应和宿命的味道,到了妙玉的出场和惜春、宝玉的纷纷出家,就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一点,凡是读过《红》书的女士和先生们应该都不难发现。而作为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扮演者的晓旭如今选择佛门,不管是看破红尘,还是为了祛除疾患,我想与她的这段不平凡的演艺经历绝对是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关联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人生看做一出长戏,而将舞榭歌台上的表演认作人生,那么,谁能说晓旭就一定不是林黛玉呢?
当然,剃度出家不过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也是个人一种自愿的选择。真正的向佛还是应该超越某种形式,获得一种精神的彻底超脱和灵魂的真正皈依。对于我们这些俗人,洒家是不很主张出家当和尚的。上苍既然把我们幻化成人,又将我们放置到这纷繁芜杂的社会之中,我们就应该从容面对不可回避的一切,出生,长大,学习,工作,婚嫁,生子,生病,衰老,死亡,在苦乐年华中尽情体验做人的种种感觉,否则,这个人生就难以称为是完整的,如此这般,也就枉活了这难得的一生一世。而更有甚者逃避本应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甚至抛妻弃子,自个儿躲出尘外闲观尘中事,其实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也与佛主的真正意图背道而驰,是并不可取的。
基于这些,洒家早已初步决定,这辈子不打算剃度了,顶多做个俗家弟子就不错了。“酒色穿肠过,佛主心中留”;求其本质,而不拘泥形式;取其向善积德,弃其玄虚无为;用出世的境界,过入世的生活;坚持以工业安全教育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原则待人处事;学会疾恶,学会宽容;学会争取,学会放弃;努力工作,快乐生活,何尝不好呢?所以,假如有朝一日妙真法师转而蓄发还俗,大家切不要奇怪,那也许恰恰是到了向佛的更高一层的境界了。
相关链接:
《陈晓旭剃度出家》
《游鞍山玉佛苑》
2007-3-12
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