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梦》后记:欲说当年好困惑

(2006-03-16 20:21:01)
标签:

情感

两性

情色

男女

城市

分类: 随笔杂文

《云梦》后记:欲说当年好困惑

 

我的名字虽不叫“钟书”或“从文”等等,而且与书毫无关联,但却从小就对书情有独钟。不识字时,喜欢看图画;认识斗大几个字后,又迷恋上了连环画本;小学四年级,开始冒死生吞活剥四大名著;五年级情窦尚未开放,就又开始通读当时最令人想入非非的《聊斋志异》。到了初中,就基本是博览群书了。以至于初一就早早变成了四眼田鸡,导致对众多纯情MM的脉脉秋波视而不见,一律成了秋天的菠菜,错过了N多美好机缘。这种与生俱来的喜好,促使我即便在学习任务极其繁重的高中时代,也仍然忙里偷闲,痴情不改。而到了大学,忽然之间所有的学习压力都人间蒸发了,班主任也只能在每学期的首尾才能有幸各识得一面,于是更加肆无忌惮了。

书看多了,自然就由最初的肤浅目的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直到有一天感觉到其实自己也可以写本书玩玩的。这个念头起初只是雾里看花,忽隐忽现,转瞬即来,转瞬即逝。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还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那是一段没有爱情和事业的暂短日子,写东西的基本目的,不过是打发单身宿舍多余的时间,和消耗身为处男旺盛的精力。写出的东西,不是异想天开,就是无病呻吟;不是胡诌八扯,就是故作老成。一直没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胜利诞生,直到而立之年。

正如小说开篇所说的,三十岁那年,我忽然萌发了写本长篇的愿望。产生这个念头的主要因素,现在想想,基本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己一直有写点东西自娱自乐的喜好;一方面是经历了事业、婚姻等人生重大转折后,对自身经历和周围的所见所闻有了很多迷惘、困惑和些许感悟,急于想找个方式一吐为快。于是开始尝试动笔,谁知道居然一发不收,仅仅历时十二个月,就完成了将近四十万字的初稿。此后经过两次大刀阔斧的删改,最终形成今天二十四万字的定稿。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感觉这是一部自传小说,这种猜测很在情理之中。有句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话云: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都不可能离开必要的生活素材,只有现实生活才是它们的真正源泉,我的这本小说自然也不可能有所例外。它之所以给人以自传的感觉,一是因为采用了便于叙述的第一人称写法,这是新手上路的共同习惯;二是因为它所讲述的故事和发生的环境,恰恰就是取材于作者工作和生活的周遭;三是书中相当一部分故事情节,都是以发生在作者周围的真人真事为蓝本,经过必要的加工而成的;当然啦,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几乎贯穿整个书中的男一号大量的人生感悟,均毫无疑问地,理所当然地,不可避免地,责无旁贷地出自作者聪明非凡,偶尔还有点儿下流龌鹾的大脑。这应该是个根本原因才对。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大学时代读到这几句诗时,感觉非常之经典。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原来写的好好的东西居然变得很幼稚可笑,时常对在那些东西里的所谓的感悟给予无情的嘲笑和否定。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品读这本书中“我”的那些感悟,忽然又感觉出自己当年自以为是的单纯和幼稚来了。而当初写它的时候,可是绝对感觉自己很了不起的哦。看来我又成熟了啊,呵呵~~也可以说:看来老夫老矣!

至于为什么要采用小说而不是随笔、散文等常用的方式去书写人生感悟,那不过是为了遮人耳目将自己藏好,也是为了有足够的虚构幻想和创造的空间而已。写小说是最可以使人的思维信马由缰,获得彻底解放的办法啦。

应该说,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有生活原形的,但是绝不是那种可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所有的人物都是两个或多个生活原形融合而成,大部分情节也都或是将生活中的事件移花接木集于某人一身,或干脆就是为了情节的发展需要而凭空杜撰出来的。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有限的人物尽可能具有充分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更好地反映一群人的生活,同时也为了避免个别朋友和同事主动对号入座,怨我暴露人家隐私,因而伤了多年交情。

也是基于以上考虑,自小说成稿,直到这次贴上博客之前,一直仅限于在几个非常知近的死党和红知范围内流传。这次斗胆贴出,主要是考虑,转眼时光已不慎流走将近十年,许多事情已渐渐被生活在繁忙快节奏中的人们所淡忘,而且我本人也早在三年前就已离开原来供职的地方。既然一切都已成为往事,也就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了。而让这本书以这种方式露出小脸儿,权作对早已灰飞烟灭的往事的一种充满诚意而略带忧伤的祭奠吧!

点击进入小说正文

【注】本文及本博所有文字,除特殊说明外均系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用于商业用途请留言E-Mail或QQ(965442201)告知本人。多谢!

2006-3-16草

江苏·连云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朝鲜之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