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高校”系列之三:北大光华是如何闪亮的(续一)

(2007-05-26 02:14:46)
分类: 管理漫谈
 

    北大光华接下来,采取了进一步的“世纪攻势”:在上个世纪末,开展了一场在全国大学和商学院同行中引起高度关注的“新洋务运动”:面向全球,分别以五十万人民币年薪和三十万年薪,公开招聘教授和副教授。同时还推出了与之呼应的公开招标高薪教材等一系列措施。

 

    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中央企业进行过全球公开招聘的,但中国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在一个国有单位里,对大面积的职位推行全球性公开招聘,北大光华在全国都是先锋,比中央企业至少早了五年。这个时候,北大光华敢于“吃螃蟹”的风格,已经开始“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们作为外部人员,无从知道这样一个在今天回过头去看,对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腾飞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在作出的时候是“蒙对”了的呢,还是有很大的自觉性和理性成分。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这个决定本身,已经让我们看到,北大光华的领导是有战略眼光的。

 

    招聘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象明珠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教授和副教授耳闻目睹,出于对北京大学的品牌的良好印象和对中国MBA教育未来的看好,蜂拥而来、纷至沓来。不过呢,这个时候,也有人是被北大光华有针对性地“三顾茅庐”请来的。一个最典型的成功例子是项兵教授的到来和北大光华最赢利的产品之一:EMBA项目的成功闪亮。这是北大光华敢于“吃螃蟹”的风格的另外一次展露。项兵教授现在已经在长江商学院的院长位置上坐了很多年了,但是,那个时候,还是在上海的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的一个核心教授,在中国的商学院界虽然已经小有名气,但基本还是一个“擅长讲课的商学院好教授”的资历和形象,其作为“擅长赚钱的商学院好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还处在“养在深闺人不识”的阶段,尚未被世人所知。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挖角”,虽然中欧少了一个核心教授,但中国从此多了一个“明星院长”,多了一个“教授明星”。

 

    项兵教授是一个典型的“教授中的商人,商人中的教授”,说话语速非常快,是典型的“时间就是金钱”的最好代表。他有个非常容易让人记住的特点,就是喜欢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武功功夫来打比方,开口“出招”,闭口“废了你”,让你觉得你如同在听一个中国武术大师在传道,但我很怀疑文质彬彬的他本人是不是真的会武功。但他的话,不管是高调布道的跨国公司中国大区高管,还是叱咤风云的中国本土企业家,都听得或者哈哈大笑心领神会,或者云里雾里不敢追问、或者目瞪口呆如见神仙,结果自然是自叹不如,最终心甘情愿地全额预缴预付学费18万人民币,争先恐后到北大光华拿那个被预测未来将会不断涨价升值的EMBA毕业本本。在项兵教授领衔主演EMBA项目之前,北大光华得到教育部认可的、可以拿学历和学位两个证书的MBA的收费,一般也就是一个MBA学位(两年)5万左右,所以,当时推出这样一个如此昂贵的教育产品,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是很冒险的,也是要有很大的胆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刚刚推出时的这个如此昂贵的EMBA产品,不仅在当时整个中国大陆的商学院中,除了中欧之外没有第二家(当时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都还没有这样的EMBA项目)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是没有经过教育部批准的学位证书可以发的。换句话说,就好象你买了一套房子,但是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办法的质量验收合格证,是不保证质量的。再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18万买张不能在全国通行的通行证”,是瘸了一条腿的文凭。但是,你听听北大光华的教授们是如何做宣传的:你18万能请来100个公司老总和你一起吃一顿饭吗?你能保证只花1800元(=180000/100)人民币就可以请一个中国大公司的老总来和你一起吃一顿饭吗?你能花1800元让一个著名大公司的老总,叫你一声“老同学”吗?这一切,只有你在把18万交给了北大光华以后,才行!

 

    如果我们不从读书的角度来看商学院,换个商业买卖的角度来看商学院向企业家授予EMBA文凭的商业模式,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实在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太好的生意模式:一旦商学院录取你,你还没有来上一天学,享受一天的服务,就需要把全部的18个月的学费,全部一次性预交结清,不能有一分钱的拖欠,否则,不让你上课。整个商学院,在EMBA项目上,除了经过特批免费的(美其名曰“全额奖学金”)没有一分钱的应收未收款。这是一个何等高明的商业模式啊。

 

    项兵教授自称是一个很少写论文的商学院教授,但是,一批和他一样的从海外归来的教授们已经用自己的出色业绩,帮助北大光华在这样的一个富有远见的“战略规划”下,写就了一篇“中国商学院市场的发展战略”的“战略执行”论文,并获得了大量录用MBA的公司、媒体、商学院同行和报考考生共同颁发的优秀评价:

 

    第一、 北大光华的年收入,从两三千万人民币,迅速上升到一个亿人民币左右,在当时所有的中国商学院中名列前茅。

 

    第二、 到了2001年左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全部正式在编的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教授,一度是其他中国大陆所有的有MBA学位授予资格的商学院的所有的海外留学归来的教授的总和还要多。(当然,后来这个相对优势随着其他商学院的恍然大悟、奋起直“抢”而逐渐消失。)

 

    第三、 最终,北大光华的MBA招生,以北大光华为填报第一志愿的、通过全国MBA联考录取成绩线的考生和北大光华计划招收的学生名额之间的比例之高,和清华大学一起,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所大学的商学院。北京的其他大学商学院包括人民大学商学院在内,为了满额录取,不得不在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录取完毕之后,在他们两所商学院录取剩下的考生中,进行调剂。

 

    经过1997-2001年五年的努力,到2002年,从营业收入、到核心教授团队的国际化程度(海归教授总数)、到教育消费者(报考学生)群体的认可,此时的北大光华,已经毫无疑问地被社会认同为中国第一流的商学院之一。

 

   北大光华的这个战略,投入使用大约五年时间,就使北大光华如愿以偿,成为中国第一流的商学院,追上和超过了人民大学,和一个以共和国总理为院长的清华大学齐肩并进,引领中国商学院的时代潮流。

 

    这是中国当代商学院对于“正确的战略,重大的决策”的最好注解。

 

    但是,北大光华最近15年来的成功,除了昨天讲的做对的第一点和今天讲的做对的第二点,还有做对的第三点。

 

    咱们明天接着说。

 


                                  赵民
                          2007-5-26  01:38AM
         正确的战略,重大的决策,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