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交万名友

(2007-01-17 10:20:48)
分类: 管理漫谈
  中国大陆的城市小资家庭,也就是那部分先小康起来的人群,现在看电视新闻节目,喜欢看哪个台?说出来让中央电视台不高兴,十有八九是喜欢看香港的《凤凰卫视》。凡是不看凤凰卫视的,要么是收不到这个台,要么就是电视机太老,频道不够多。
  凤凰卫视的广告里面有这么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让李敖读书,我们读李敖。这句简单的话,告诉了我们终身学习的三点方法论里的两点:读书和读人。
  中国有句老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讲清楚了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的方法论:知和行。我自作主张给它加上了一句:交万名友。这和凤凰卫视里讲的“我们读李敖”是一个意思。
  让我们回顾一下人是怎么长大的。人一生下来,除了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说话之外,还有哪些途径认识世界增长见识?当然首推“看图学字”,而这也是书的一种。我们一辈子,花在什么上的时间是最多的?除了睡觉吃饭这样的维护人体生存的基本活动之外,如果是识字的, 恐怕看文字包括看书是最多的。一个人有了钱过上了好日子之后想“做点事”,留点名,最后也都是留在文字上,留在书堆里了。我在个人网站里贴了一篇文章,叫《物质终将煙灭,唯有文字永存》,就是这样的一个体会。中国历史上在甘肃宁夏一带曾有一个西夏文明,历经百年历史,后来不幸被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大军踏平古城,杀尽全城,灭尽文字(因为成吉思汗本人死在攻打西夏这役的过程中,城没拿下,大汗先逝,让蒙古人伤心至极而恼羞万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没人知道无人知晓,直到有一天某个才子官人在一个院子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碑而重新告诉世人关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故事。
  行万里路谈的是实地体验。“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都是说的这个道理。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行多少公里?我测算了一下,大概是30万公里:一个人算活到70岁(平均年龄),其中扣掉1-20岁和60-70岁的三十年,共有40年体力足够可行天下。如果以一个普通有工作的人一个季度出一次差或旅游休假一次,每次单程10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或南京或杭州的大致路程),那么一次2000公里,一年8000公里,一生40年计30万公里。如果是做销售的推销员或做管理顾问的,至少一个月出一次差,那么,一生要走90万公里是起码的。当然,对飞行员和空姐,还得加个0,应该一生有900万公里。在中国人中,当属喜欢闯荡海外的福建广东人人均一生行路最多。在地级市里,大概温州人是全国人均一生行程之冠军。
  对历史上的大多数人而言,交万名友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达使这种目标有了达到的可能。这就是电视和互联网。电视上有一类访谈节目特别火, 例如朱军的“艺术人生”,陈伟鸿的“对话”,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访谈节目满足了普通人交万名友的好奇心,虽然坐在贵宾席上的人可能永远都不认识你。还有新冒出来的网上交友,QQ聚会,同城约会等等,都是暗合了人们交万名友的心理而人气高涨,风投追捧,昂然上市的。甚至还有出位的女人在网上宣称一辈子不睡他几十个男人不罢休的,多亏这些人没讲要睡一万个男人!
  爱迪生发明的电,改变了我们的全部生活,真不知道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还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把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一种高级动物?
赵民
午后的懒慵,让人不想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