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洛哥式北非小米和突尼斯辣椒酱

(2012-05-23 01:55:26)
标签:

杂谈

分类:
Cous cous (库斯库斯),常见的翻译是北非小米。其实它与小米毫无关系,而是一种用硬质小麦 (durum wheat)磨成粉后,与水掺合, 揉搓,筛过,再揉搓而成的颗粒。Cous cous这个词来源于柏柏尔语的seksu,就是“搓成形,圆形”的意思。 早在13世纪,便有关于了关于cous cous的文字记录。在北非国家例如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cous cous是最重要的主食。 而其他国家,从西西里到埃及到以色列,都有食用cous cous的习俗。 除了西方人最为熟悉的如小米大小的cous cous外,中东/北非/南意等地区还有其他类似食品。比如以色列的ptitim,也叫以色列cous cous,形状如大米,是橄榄型的;而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则有一种颗粒比北非的cous cous粗的食品,形似细小的西米,叫做maftoul或者moghrabieh

传统的cous cous,用手工揉搓,筛过,再揉搓,直到形成均匀的细小圆粒,再风干保存。 蒸煮的时候需要专用的蒸锅,阿拉伯语叫kiskas,西方常使用其法语名称couscoussière。如今超市卖的cous cous,大多已经事先蒸熟再风干,因此蒸煮过程简单快速的多,也不需要专用蒸锅伺候。

当年念书的时候常去一家叫做Kimos的小菜馆,有两家分店。店名是希腊语,店里除了卖三明治汉堡匹萨之类食品外,还卖各类希腊和北非的小菜。味道好,价格厚道,分量大,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每天生意都好到爆。同行的男生们一般都爱“混合肉串”,才4镑多一点(当年的价格),端上来是海量的一盘鸡羊牛肉串、沙拉、薄饼、薯条和各种蘸酱。 我最喜欢的则是北非炖羊肉。羊肉炖得软软的,汤汁颜色鲜艳油亮,混合着各种蔬菜,外加喷香的cous cous,美味极了。

这样的炖肉菜配cous cous,是北非国家最常见的菜式之一。使用专用的cous cous蒸锅也就是这个原因:锅子下层炖肉,同时利用炖肉产生的蒸汽来蒸cous cous。因此cous cous这个词不光指主食,还指这样肉菜搭配的一顿饭。 炖肉的原料和调料因各地区而异,且每家都有自家的做法。总体来说,炖菜的原料是羊肉或者羊肉和鸡肉的混合,以及各类蔬菜。有的做法会加入鹰嘴豆,也会加入番茄或藏红花。所用香料有几种,但分量都很少。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版本中,肉和菜往往先炒过,因此煮出的汤汁比较浓郁。突尼斯人嗜辣,爱在炖菜里加辣椒;而阿尔及利亚人则爱用浓缩番茄酱上色提鲜。摩洛哥人呢,偏爱藏红花的颜色和香氛。

以下是最基本的摩洛哥式北非小米做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随个人喜好改变。 

http://s2/middle/4760a690gbf3d92eea021&690

摩洛哥式北非小米 Moroccan Cous Cous 
(来自Claudia Roden)

原料
耐炖的羊肉1公斤(或者羊肉500克,牛肉和鸡肉各250克)
洋葱2个,切碎
鹰嘴豆干60克,隔夜用水泡开
芜菁2个,切块
胡萝卜2根,切块
普通橄榄油2大匙
盐,胡椒
姜粉1/4茶匙
藏红花1/4茶匙
葡萄干60克
西葫芦3条,切厚片
蚕豆120克
大号番茄2个
扁叶欧芹1大把,切碎
香菜1大把,切碎
辣椒粉一小撮
西班牙烟熏辣椒粉1茶匙

北非小米500克
黄油3大匙



做法
1。将肉、洋葱、鹰嘴豆、 芜菁和胡萝卜等耐煮的食材放入大锅内,加适量水基本盖没。加入橄榄油、胡椒、姜粉和藏红花,煮开后撇去浮沫,焖煮1小时左右。待鹰嘴豆略软时,加盐。

2。加入葡萄干、 西葫芦、蚕豆、番茄、扁叶欧芹和香菜,继续煮半小时左右。上桌前洒少许辣椒粉和烟熏辣椒粉。 

3。煮蔬菜的同时,将北非小米放入耐热的大碗,缓缓倒入1升开水或烧滚的高汤(要加盐),一边倒一边搅拌,混合均匀,并用捣碎结块的部分。10-15分钟后,拌入黄油,用手将颗粒搓开。装入烤箱适用的容器中,加盖,烤箱200摄氏度加热20分钟左右。上桌前,再加入几勺黄油,用叉子翻松。

将北非小米舀入盆中,浇上炖肉菜和汤汁,便可食用。 

http://s12/middle/4760a690gbf3d939cfe0b&690

摩洛哥版本的北非小米加炖菜,味道比较清淡,因此餐桌上往往配有一种浓烈的辣椒酱,供人随意添加。 

辣椒,原产自南美,早在9000年前就被墨西哥人食用辣椒的证据。16世纪末,辣椒随着哥伦布被带到了西班牙,又从西班牙传到了葡萄牙、摩洛哥及其他北非、中东国家;同时,辣椒被葡萄牙人带到了印度西海岸Goa地区,也通过墨西哥与远东的贸易,传播到亚洲。

搭配北非小米的辣椒酱有很多名字,原料稍有不同,但八九不离十。最有名的是harissa,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最受欢迎,后来才慢慢普及到摩洛哥。也门的辣酱叫做zhoug,被当地的犹太人传到以色列后演变成了skhug,有绿色、红色、褐色三种,在巴以地区相当普遍。这三种辣椒酱,都基本都用到了辣椒、大蒜、柠檬汁和橄榄油,只是所用辣椒略有不同,各个版本所用到的香料和其他调料也会不同。拿harissa来说,它使用的是晒干的红辣椒;除了以上提到的原料,还会加入香芹籽、孜然,甚至少量浓缩番茄酱。其实除了那些香料,harissa的做法倒与贵州的籽粑类似呢。

http://s9/middle/4760a690gc02edee3d388&690
突尼斯辣椒酱 Harissa
(参考自Claudia Roden和Assia Othman)

原料
干红辣椒250克
大蒜8瓣
香芹籽(coriander seeds)1茶匙
孜然籽(cumin seeds)1茶匙
葛缕子籽(caraway seeds)1/2茶匙
柠檬汁3大匙
盐和胡椒适量
橄榄油120毫升左右
浓缩番茄酱2大匙(可选)

http://s6/middle/4760a690gc02edf94d605&690
做法
1。辣椒用开水泡软,去蒂,去籽。(我用的是晒干的小米椒,一定要去籽,否则实在太辣了。泡出来的辣椒水就熏得人够呛。)

2。将橄榄油之外的所有原料用粉碎机打碎,边打边加入适当橄榄油润滑。

3。将辣椒酱装入消毒过的容器内(消毒的方法在这里)。表面淋上剩余的橄榄油,为的是防止辣椒酱变质。

4。放冰箱储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