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繁花似锦。
杏花春雨,石板路和油纸伞。关于江南的印象就是这些。
当兵来南方。那个季节刚刚好,油菜花把江南的三月渲染的黄黄绿绿的如斑斓的水彩。还有朦胧的烟雨,正好配合那个强说愁的年龄。
那个时候,我的故乡正寒风凛冽。一下子就喜欢上这花团锦簇的江南了。
年少的时候,不知道乡愁。
驻地是在一个叫丁山的小镇上。小镇出产紫砂壶茶叶和美女,对前两样我的兴趣不大。
那时候,遇到星期天可以请假外出,最大的乐趣就是和战友趴在一个忘记叫什么名字的桥上看美女。
现在能记住的,是那座石拱桥,和桥下清澈的水。而美女已经走进了岁月的深深处。
桥据说是宋时的建筑,桥的旁边有阿娜多姿的杨柳。柳树下,石阶上,有说着吴越软语的妇人,淘米洗衣。
间或会有梳着长长辫子的女孩,从长长的石板路走过来,牵引着我们的目光。
下雨的时候,女孩会打着漂亮的花伞。雨总是不大,淋不湿衣服。
回老家探家的时候,我从不显摆这些。带回去的是江南的茶叶和丝绸,还有紫砂。
那时候,紫砂很便宜。五块钱就可买一把质地和做工都不错的紫砂壶。
父亲有一把紫砂壶,是我第一次回家的时候送他的。父亲不喝茶,但那把紫砂壶被挲摩的油光发亮。
我知道,那把紫砂壶对于父亲,就是他的一个失落在南方的儿子。
我的青春和江南的烟雨,密不可分。
第一次游西湖,还有岳庙。那是我向往的爱情和景仰的英雄出没的地方,无比虔诚。只是,我觉得西湖的游人太多了。
下雨的日子,该留给白蛇青蛇。最好,我就是那个打着伞赶路的书生。
然后,在雨里,听苏轼说评书。
一蓑烟雨任平生。
江南多水,下班的路上总是要经过一条河。好象每个城市都会有条河,我居住的这个城市,这条河的名字叫余英溪,名字的来历,据说是因为河的源头种满了桃树。春水泛滥的时候,整条河都落英缤纷。
包括它流经的这个城市,都是落花流水。
河蜿蜒的出了城市,水就立刻明媚起来。河边就有废弃的码头,象是在诉说往日的繁华。
停在河边的小木船,系在枝桠横乱的老树上。
安静的农舍。
这些都是可以入画的。最好,要在夕阳落在水面上的那刻。只要没有水鸟在草丛深处飞起来,世界会很安静。
可以抽一支烟或者打个口哨,我就常常这样干。
春天是来的越来越早了。
刚过年,柳树就迫不及待的绿了。这是我在报纸看到的一副图片:透过垂下的柳条,江南的二月春水荡漾。真是太有才了!
我赶紧扔了报纸去看玉兰,而宽大的玉兰花瓣已然落了一地,桃花倒是含苞待放了。
天气预报说,明天气温20度,有小雨。
是谁说的:若到江南赶上春,记得和春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