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个人》让高圆圆成功转型

(2007-10-16 08:39:11)
标签:

影评/乐评

第三个人

高圆圆

徐峥

程耳

分类: 电影
    最近看了程耳的导演处女作《第三个人》,觉得算是值得一看的。
                   《第三个人》让高圆圆成功转型
    首先这部影片是程耳的电影处女作,最近是国产新片的集中档期,汇集了一批新导演的处女作,比如《箱子》《爱情的牙齿》《公园》还有《第三个人》。我一直很珍惜看处女作胶片的机会,能发现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这批处女作作品中,我觉得《爱情的牙齿》《箱子》都很优秀,《公园》太差,很多画面焦距不实。看导演的处女作,首先看这位导演在电影技术的综合把握能力,就这点而言,程耳是非常合格的。
    程耳是湖北人,他应该是低调的九头鸟,第一次和他见面是在一堆本该以他为中心的午餐桌上,由于大家都对他不熟悉,几个老江湖基本严重跑题,话题基本在《第三个人》与目前娱乐圈的一堆八卦垃圾中游走,文质彬彬的程耳倒也泰然处之。文如其人,《第三个人》影片也一如程耳本人的书卷与沉着,波澜不惊。
    目前中国电影院线的主力观众集中在大城市,但城市题材的中国电影的确匮乏,《第三个人》说的是城市里的事情。四个主要角色都是白领,高圆圆扮演的肖可患上绝症,寂寞中期待一份爱情,而当爱情来临时,她却发现了一个一直困绕她多年的秘密的真相。影片的前半部拍得很舒缓,透着压抑,高圆圆很好地把握了肖可内心的复杂,使得肖可有别于高圆圆前往的所有银幕形象,特别是与林的那段独白,显出了她把握人物内心的控制力。但《第三个人》的剧情发展给了高圆圆更大的空间。
            《第三个人》让高圆圆成功转型
    当肖可发现姐夫何伟可能是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后,她绑架了何伟。这个一对一的女性式的审问,让高圆圆展现了塑造不同角色的另一种可能。这个段落类似于《水果硬糖》,完全靠两位演员的表演,程耳的剪辑调度很好地表现了角色的内心节奏,氛围的营造也是相对成功。可以说,高圆圆与徐峥的表演都是很到位,给观众最大反差的还是高圆圆。从《开往春天的地铁》《青红》到《第三个人》,基本可以说是她转型的三个基本点。象当年高圆圆这样偶像,很容易被本色捆住手脚,无法在角色上有突破,类似的大眼美女偶像有宁静、孙俪,她们都是在爆火的焦点上无法细水常流,几乎没有另一种可能。可以说,高圆圆一直在不同角色的塑造上成长,总有另一种可能。《第三个人》用最大的空间展现了高圆圆在表演上的这种可能,那就是深入不同角色的内心,以及相应的表演控制力。
    《第三个人》中另一位主要角色是徐峥扮演的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少年杀人犯,我觉得徐峥的表演还是成功的,最后的那段内心独白,还是很有时间感与空间性,没有闪回的现场还原,但观众还是能看到当年的血腥的冲动。
    《第三个人》说的其实是很有历史感的一个都市心理悬疑,但导演回避了历史的沉重,只是让伤痕随着影片中的角色走到了如今,历史时代的不确定,使得影片又具有一定的写意空间,那种关于少年的暴力,那种关于贫富甚至阶层的差异,在过去会发生,在未来还会继续存在,因为人性的丰富与多样永恒。导演回避历史的写实,更为《第三个人》赢得了更长远的艺术生命。就这点而言,程耳是聪明的,更象九头鸟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