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湖南卫视发出的官方新闻,一口气才放了下来。超级男声还是被勒令改名“快乐男声”,前两天写的博客没有背负假新闻的帽子。但内心还是和很多网友一样,为湖南卫视感到深深的遗憾。
在天娱传媒工作人员的名片上,印着四个商标类标识:超级女声、超级男声、超级童声还有一个MISS
STAR。印象中,超女和超男都举办过,特别是超女,的确成为价值很高的品牌,超男虽然没有具体节目与具体明星的支撑,但身未动却早已名声大震,在2006年至今的媒体暴光率,绝不亚于超女,他象一个美丽的楼花,直到开盘时才被通知要改项目名,但售楼处前早已人头攒动。
当一个早已被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突然改名,其商业损失是必然的。超级男声之所以有如此超前的影响力,得意于早已成熟的超女的品牌,但也是超女最大的受害者。
“超级”系列的名称,很能反映湖南电视工作者的天生的一种闯劲,一种发自血液的张扬,这种张扬与极致,我们可以从开天辟地的老一辈湘籍革命伟人情怀中品位,我们可以从抗日的文夕大火的震惊中体验。湖南的电视工作者的心态很年轻,所以才会设计出“超级”这样的用于修饰年轻人特别是可能包括影响未成年人的节目名称。这种极致的形容词,一旦遇到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人怕出名猪怕壮,当超级女声火到全球华人世界的时候,湖南卫视难以预料更无法阻挡的一些现实扑面而来:为了追超女,粉丝去卖血;为了追女,粉丝的网络文明程度打上问号;为了参加超女,并不富裕的家庭倾其物质所有人力所能;为了宣传超女,基本把80后的超女不长年轮中的人生苦难,全部放大在超女节目中,我们发现80后的超女生活在一个并不快乐的世界,或单亲离异,或父母其中一个英年早逝,或从小住在老鼠乱串的陋室,都是苦海里泡大的,即便生活物质条件好的,也有堕胎的绯闻追随,超女往台上一站,“这次我真的受伤了”唱得如此真切。我们不鼓励把豆蔻年华粉饰成没有烦恼的木偶人般的歌舞升平,但总不至于把花样韶华夸张成如此凄婉。这种节目走向与舆论氛围,必然会引起主流文化的警觉,起码从节目名的措辞上,“超级”已经成了一种负担。
我想,超级男声之所以在今年超级难生,还是能感到湖南的电视人与广电管理部门在保留“超级男声”这个品牌上做出的最大程度的努力,但还是被勒令改名。《快乐男声》这个名字还算好,没改成《和谐男声》就算不错。但改名后的《快乐男声》真的会远离两年来超女的不和谐因素吗?水至清则无鱼,我认为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还好,湖南卫视原来有个《快乐大本营》,也算是一个老品牌系统的延续,可惜,《快乐大本营》的品牌价值早已今不如昔。
在与管理部门主流文化的融合中,东方卫视的确是做得最好的,这可能与苏浙文化有关,就象是苏浙菜一样,永远是中性,无湘菜辣咸引起的酸碱失调。比如《加油好男儿》这个名称,既肯定了选手是个好男儿,又指出选手的不足,所以要加油,这个角度是家长式的,深得家长式的主流文化的认同。但《超级男声》不是,已经超级,自信满怀,何需加油?尽管《加油好男儿》也有很多负面新闻,但基本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主流文化看到的是一群走了长征路、心系灾区的花样美男。
当然,东方卫视之所以能把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媒体自身的经营收益和谐得比较成功,不仅仅是它会取一个节目名字,更多靠的是一个执行团队的综合力量。不仅在2006还是在2007,我们只知道莆巴甲、吴建飞、马天宇还有王啸坤、伊能静等人的名字,很少知道好男儿的总导演是谁、策划又是谁,即便是跨越《好男儿》《我型我秀》两大秀场的秋林,也是离媒体远远的,低调得不行。但湖南卫视不是这样,先捧起夏青,再有王平,现有龙丹妮,节目尚未开锣,龙丹妮已成众矢之的。尽管龙丹妮有过男色选秀的经验,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当她还未成为一个过硬的导演品牌时,这种过于集中个人能力的宣传倾向,只能把龙丹妮先给毁了。
其实,东方卫视还有一个优点是值得众多从业者学习的,那就是灵活应变。今天同时看到的新闻就是《我型我秀》调整为音乐剧形式,避免了与《快乐男声》的正面对撞,同时又直接把选秀的后产品与比赛对接,缩短了选秀与后产品开发的时间。因为经过三届超女以及去年的好男儿,做电视娱乐的人都知道,选秀不难,难的是怎样把选出来的半成品做成有市场价值的新娱乐产品,这方面,东方卫视未雨绸缪,规避风险,这是大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