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朋友济济一堂。有很清晰的感觉,王崴并没有走。我真的一点儿都感觉不到他已经走了两年了。
虽然看上去,这个世界似乎更加坏了。
下文是为《王崴文集》写的序。是去年就写好了的,现在终于刊印出来,有幸与王崴的文字放在一起。
活动后朋友们又一起重看了一遍《太阳照常升起》,有些心得,我认为自己终于明白姜文想要说啥了,因为明天要出一趟远门,回头再写上来。
现在回头重读自己的这篇碎片,结构上倒跟《太阳》有些像哩。
一些碎片
2001年
王崴是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为数不多的几位历届都参加评审的评委之一。我这里还保留着他参加第一届评审时的选票:
最佳导演:杜琪峰《枪火》
最佳编剧:游乃海《枪火》
最佳女演员:张曼玉(《花样年华》)
最佳男演员: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摄影:李屏宾、杜可风(《花样年华》)
十佳电影:《花样年华》、《无人驾驶》、《细路祥》、《一声叹息》、《朱莉叶与梁山伯》、《枪火》、《顺流逆流》、《花样年华》、《卧虎藏龙》
2001年2月17日,第一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揭晓。这个奖由南方都市报发起主办,评委包括了当时较为活跃的民间影评人及影迷团体主持人。事隔六年回看这个开端,评选过程颇为简陋。但这个粗糙的开始却革命性地改写了华语电影评奖的历史。当然,也许现在说“革命性”或许仍然太早。作为华语电影中惟一一个视野涵盖内地及港台的奖项,其意义还有待于在华语电影的新百年中去呈现。我们现在做的,仍然不是总结,而是希望。
2004年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进行到第四届,终于申请到一些经费可以邀请评委来广州开会。王崴也来了。
没想到这时候南都发生了一些重大变故,虽然有“没有等不来的黎明,没有熬不过的黑夜”这样激励人心的话,但自己不免还是有些昏沉甚至放弃的想法。
去王崴的房间看他,本来心里是怀着悲抑的情绪的。见他一本正经地拿出一套西装来,说本以为这个讨论会很正式,还特地备了行头。我们都笑了。
他是这么看重这次讨论会。我心里想,让自己振作了一下。
这次讨论会,记得日期定在3月20日,是春分。
2005年
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借中国电影百年的东风,盛大举行,反响热烈。
没想到了秋天却传来王崴兄去世的消息。那阵子总有坏消息,一个朋友刚刚从某个村庄失踪,王崴兄的去世更让我痛感世界荒谬。
12月的时候去北京,去王崴家。这是我第一次去他家,终于见到传说中那堵摆满影碟的墙。前面有他的笑脸,我对他说,会坚持把传媒奖办下去。
2000年
那时还没有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王崴,和我,都在新浪影视论坛里。记得他发过一个帖子,原文忘了,只记得这个帖子时常重复的一句话:“我们是不是一小撮?”对电影爱得那么纯粹的王崴,也有过这种疑虑。
我也不记得我是不是回了这个帖。不过记得很深的是另一个网友鞋带儿的回帖。他说,王崴,如果你迷茫,我送你一句话:“如果这世界是一个大大的臭水沟,而我只是一滴清水的话,我也要投身进去,冲淡它!”
有时候觉得这个世界真是一个大大的臭水沟。我曾经靠背诵闻一多的《死水》来发泄内心的愤懑。不过,更多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和王崴兄一道,怀着一滴清水的勇敢与狂妄。
能和王崴兄一起做过我们大家都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幸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