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先光知道黎明唱歌不行

标签:
杂谈 |
http://www.jfdaily.com/life/movie/200811/W020081118346800085495.jpg
在我看了半小时《梅兰芳》后,觉得它几乎可以赶超《霸王别姬》,“陈凯歌雪耻的目的要达到了!”这话酝酿在喉咙扣,差点就跟身边一起看的女鼓手说。继续看,继续看,我暂时把这话给咽下去了。孙红雷看见余少群饰演的少年梅兰芳咽口水,咽口水就跟打哈欠似的,会传染,连我看了都想咽:那个少年梅兰芳演的太好了,戏曲科班出生的余少群果然不同凡响,那个含羞的笑,那个含情脉脉,那个眉目传情,都很有刺穿力,男人蛊惑男人,以此为准绳,过之则不及。演员的出众之外,剧情很有味道,其中老一辈和新生代,留洋派和保守派,互相的冲突和对抗安排的节奏紧凑,恰到好处。还有冷幽默,保守派和老一辈的代表十三燕口头拒绝保守,就是不同意改戏。但死鸭子死于嘴硬,他明白道理,只是无奈不能毁了自己的一生名号。背地里同意改戏并且主动跟进,和少年梅兰芳的舞台合作,一道盛宴。敢情是他以他血荐梅兰芳嘛。旧的时代不去,新的时代只能正在到来的路上而不是真的到来(此句小七亦有贡献)。
孙红雷咽口水是因为激动,惊艳,我咽下那句话只是丧气(原本以为这理所当然)。黎明一出来,我就,嗯,有点无语。呆,且滞。京剧演员吼叫怎么像是唱歌走调?我起先光知道黎明唱歌不行。初次见面,跟章子怡对戏,无论是名声还是底气功力,显然他该是“领导”,一个时代一个戏种的leader,至少在当时,黎明这个成年梅兰芳该毫不迟疑的引领小章。但感觉上怎么是小章来回的“插啊插啊……”(题外话,这句台词真的真的很淫荡,编剧写完了我估计一定很乐。从京戏里面找出这么一句下流话,也不容易啊。)说回黎明,从《梅兰芳》中段开始,我们感受不到黎明扮演的梅兰芳的气息,“罢唱”那一段还好,一个文艺工作者,该是这样一个仪态。但从头至尾我们为什么看不到这位大师的喜怒哀乐,眉宇之间不能传递一些信息么?据说陈凯歌等人极力为黎明辩护,甚至不惜说出“成年梅兰芳本来就没什么面部表情”这种话。我不信这种辩护,没有表情怎么演戏?你以为京剧不是戏啊?表情如果是被浓妆艳抹遮蔽一些也就算了,眼神呢?黎明那苍老而呆且滞的眼神无论如何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不能说他硬件天赋差,他眼睛没什么毛病,至少不像我这种三角眼——情况只能是,一个人天生不会演戏,长的再怎么水灵也没用。还是认真做一个好人,一个呆子吧。
套用那句台词,“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就是毁了梅兰芳。”演员毁戏,谁用了黎明演戏,就是毁了那部戏。挺遗憾的,这种戏,剧本打磨的那么经典(极吸引眼球的一位大师的传奇人生,纷繁时代背景,爱恨情仇……),章子怡、孙红雷、王学圻等实力派演员,好好拍片子就会表现的还不错的陈凯歌……这么多因素一起,就是硬没拍出一部令人不保留去赞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