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敦煌(2/6)——莫高窟

标签:
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北大像藏经洞旅游 |
分类: 吃喝玩乐 Fun |
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看到我的“游敦煌(1/6)”?反正我自己是一退出博客就找不到这篇博文了。现在继续往下接着是2。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7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因此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看得眼花缭乱。




还有一些文献,有些被王道士拍马屁送人,有些被他藏了起来。有些文献在押运进京沿途散失,押运官也攫取了一些私分,因此1900年在藏经洞发现的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归属中国。

关于莫高窟的介绍,下面有简介的照片,自己看吧。莫高窟的洞窟内部是不允许拍照的。所有的相机和背包都在进门前没收。当然,你偷偷拿手机进去拍也行,但解说员会不停地提醒你:不要拍了!所以想看莫高窟,还是自己亲自去吧!
牌楼。敦煌这里很干旱,我们参观的那天居然下了几滴雨,雨非常稀稀拉拉地滴了有两个多小时,解说员说这种现象非常少见。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7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他老人家不知道这是矿物质在太阳照射下的光学反应,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因此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以后人们陆续修建,历经东晋、前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经过十几个世纪的努力,先后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看得眼花缭乱。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在墙上发现了一个裂缝。凿开裂缝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那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共发现五万多件文献。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找到王道士,以兴修道观为名,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道士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以600两银两为代价,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还有一些文献,有些被王道士拍马屁送人,有些被他藏了起来。有些文献在押运进京沿途散失,押运官也攫取了一些私分,因此1900年在藏经洞发现的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归属中国。
前一篇:游敦煌(1/6)——献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