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吃喝玩乐 Fun |
前天看到一则新闻——北大新校规单挑“网络骂街”。主要内容如下:
*******************************************
“网上不骂人”拟明确写入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
为将“网上不骂人”明确写入校规,北大拟在今年年内出台新的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
北大新校规拟禁“网骂”
2005年以来,北大学生守则和师德条例不断修订。但随着社会上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因此相关条例也在抓紧修订中。北京大学学生部马部长表示,预计新条例将在今年底前出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大目前已开始着手修改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今后不仅对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新的要求。因此今后学生守则也将考虑做相应调整,包括不得在网上漫骂造谣。
“网上不骂人”条例早有雏形
根据记载,北京大学在2001年3月曾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被看作是几经修改后比较成形的师德条例。意见中指出,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用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进行陶冶和教育。对于违反学校教书育人有关规定,出现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言行的,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出现上述情况的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和提高评聘等级。夏学銮教授表示,这些条例其实已经是“网上不骂人”师德条例的雏形。
北大患上“校规依赖症”
针对北大考虑修改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将不在网上漫骂造谣等规定写入学生守则一事,引起各方争论。有网友所指出,“农村老太太也知道教孩子不要骂人”,北大把这不准骂人写入校规,这与前两年某教育局针对教师的“不准强奸女学生”以及时下某些地方要求党员干部的“不准贪污受贿”等规定,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大何以把这类既没必要制定、也不具可操作性的骂人也要写进校规呢?教育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有专家表示,显而易见的是网上骂人现象的普遍,尤其是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师大教授曝粗口”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师德以及网络道德的反思。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潘知常说:“现在,网络漫骂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如今在论坛、网络游戏里面,一点小事,很快就能升级为人身攻击,真是不可思议。”
对于新校规,北大外语学院团委书记陈永利也表示赞同。他说,现在高校师德师风亟待加强,网上关于教授粗口、师生不当关系、论文抄袭等新闻层出不穷,因此校规校纪也已经到了修订的时候了,“我赞成学校的做法”。陈永利说,“自由、民主不等于自由泛滥,新校规对于师生的约束,更加维护了自由民主。”
因博客上连续使用“屁眼教授”等言辞抨击批评者,使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季广茂由一名普通大学教授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季教授说,自己原只想发泄一下,不成想酿成大风波。“我从来没想到过会有这种结果。我写在博客上就是发泄下情绪,就是想大骂一顿,之后就息事宁人了,然后我就继续做我的本职工作。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是一种自救。就这么简单,我从未在博客以外的公共空间说同样的话。”
网络不是随意攻击的天堂
作为博客的受害者,记者昨日采访到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堂发。陈堂发说:“依据某些博客玩家心态,博客就是泄愤、随意攻击别人的自由天堂,谁来干涉都不行。只要你以外的任何一个人能够自由接近你的博客内容,这种私密性就丧失,就成为公开传播的形式。本质上,和传统媒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传统媒体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博客也必须遵循。”对于北大拟将“网上不骂人”写入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一事,陈教授明确表示“十分必要”“在博客里,你可以放弃道德底线,但绝不可以突破法律底线。”他说。
****************************************************
没有看到新闻之前,我还以为那些在网上到处骂街的人是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这则新闻让我震惊了。原来大学里网骂已经成了流行。网络上很多论坛博客里都充斥着骂人的粗话。中国究竟怎么了?如果不骂人这种基本文明都要用条例去管理的话,中华民族何以称得起礼仪之邦?这不是北大一个学校的事,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