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报道 Media |
谭颖是个漂亮女孩,我认识她时并不知道她是个赛车手。2004年冬天,第一次坐进她旧旧的绿色富康车时,我一边系安全带一边随口问道:“姑娘你车技没问题吧?”我们本来是在说说笑笑的,这时她却突然沉下脸,表情复杂。过了几秒钟,她给了我一个“压线超车”式的回答,她说:“你上google去查我的名字吧。谭嗣同的谭,新颖的颖。”
那神情就好像张无忌带着屠龙刀,夜宿野店,却被店小二问及:客官,您的刀能切牛肉吗?
迷宫,等待和寻找
时间推回1999年。这一年谭颖大学毕业已满六年,时年29岁。毕业进入一家外贸公司,从最初的文员,到实际操作做贸易,六年下来工作小有成绩,经济稍有基础。1994年考到驾照,之后买了富康车,正式成为都市青年里的小康一族。
然而工作本身的乐趣却在丧失,整天跟合同、客户打交道,朝九晚五加班,工作重复,公司又缺乏上升空间,生活成了一部不断循环的过山车。虽然也有跌宕起伏,程序模式却似早已设定。谭颖想到辞职,但不知道辞职之后要做什么,想多了,连“辞职”这个想法似乎都成了循环的一部分。
业余生活却出奇的丰富,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旅行、游泳、水上运动、舞蹈、球类、打高尔夫、摄影、交谈、聚会、玩电脑、写文章,几乎所有年轻人能享受的玩意儿谭颖都热衷。在这种看似丰富的生活中,谭颖却并没有获得她认为应该获得的充实。生活的支点很多,这些支点却像缺了主心骨一样不能指往一个大方向。有时,它们甚至组成一个迷宫,在迷宫中人可以一直走下去,却越走越疲倦。
在北京拥堵的交通中,谭颖坐在驾驶座上,方向盘、刹车、油门、离合器,这时,她感到自己仍然能够操控些什么。“虽然是最便宜的富康,我常常让它跑得比大奔还快——趁大奔还没作好准备时,富康起步快,我又舍得加油。开起车来,我的胆子比别的女孩子大。”这种小小的成就感成了谭颖的秘密享受。
红灯亮起时,谭颖陷入无法选择的等待。她感到自己在寻找些什么,却不知道“是什么”,她希望冥冥之中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向她指出一条没有红灯的路线。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突然问我想不想去赛车。她说有一个人正在找女赛车手,只要有驾驶执照的都可以去试驾。我说,那就去呗,反正周末有空。回答时我根本不知道赛车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一句回答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个寻找女赛车手的人叫刘鸿君。
你的生死都跟别人无关了
那天一共有40个女孩子参加试车,其中三名将被选入车队参加比赛。短道赛是指人工修造在特定的场地中的一条砂石路,赛段的长度一般在2公里左右,分内外两条车道,中间由立交桥交叉换道,形成一个整圈。
“第一次下砂石路的感觉终身难忘。车在砂石路上,控制它和平时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平时开车时,往右打方向,车就往右走,往左打方向,车就往左走,你要不动方向,车就直着走。但在砂石路上是不一样的,车向左行驶时,你往右打方向不一定车就能顺着你的意思向右走,可能你往右打方向,车是往左走的。刹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平时在柏油路上我们刹车车会停下来,但在砂石路上你要是刹车太狠的话,车会完全失去控制。我觉得其中好像藏着一套辩证法。”
对付砂石路的经验谭颖完全没有。刘鸿君只简单地说了一句:“直线,加油,进弯前刹车。”
“那天一共试了两轮,我成为三名入选者之一,是惟一之前从没有拉力赛经验的。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什么都不懂,反而胆子特别大。”
为了比赛档期谭颖辞了职,参加拉力赛成为她丢弃鸡肋的好理由。
“比赛前,每个车手要签一个合同。行内管它叫‘生死合同’。那是我第一次将一份合同从头到尾每个字每个字地认真读完。我得出的大意是,参加赛车,你要对自己负很大的责任,你的生死都跟别人无关了。”
签了生死合同的谭颖下了比赛场地,她仍然只抱住那一句话的原则:直线,加油,进弯前刹车。“我发现其实想得越少越好,一个简单的原则比很多复杂的思考要好用得多。”
靠着这个简单的原则,新手谭颖进了16强。半年后又在蓝瑟挑战杯中获得第九名。然而比赛结束,车队作鸟兽散,当时的中国赛车刚刚起步,几乎没有职业车手,更不要谈女车手。晃荡了半年的谭颖在北京一家商务俱乐部重新找了份工作,又坐上过山车,赛车像是一次短暂的出轨。整整一年她没有再碰赛车。
左右间
初见谭颖,她和普通的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样,穿细高跟鞋,化淡妆,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温柔而坚定地握手告别。但她身上隐隐约约又有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偶尔会发出折射。
很长时间里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直到2004年5月底在全国汽车拉力赛场上看见身穿蓝色防火服的谭颖驾驶35号赛车从起点冲出去的一刹那。
如果将日常生活形容为“右”,赛车则是“左”,而谭颖就是那个停留在左右之间的人。两股不同流向的风在这里相遇、扭合,左右之间则是风眼的巨大平静。
这种平静的力量从一次选择开始。
2001年,距离第一次赛车一年多后,刘鸿君突然打电话给谭颖,“珠海有个挑战赛,为期一周,参赛费用5000,你来不来?”
谭颖想了很久,最后跑去找老板谈。老板婉转地表示支持谭颖从事赛车,但假期不能批。在那一瞬间,谭颖突然说:“我不是这么计划的,我是准备辞职。”
话一出口,最惊奇的是谭颖自己,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又怎么会作出这样一个选择。
从那时开始,谭颖的时间分成了两部分——赛车的时间和不赛车的时间。在不赛车的时间里,她遵循社会的复杂规范,做一名像模像样的白领;在赛车的时间里她遵循一种简单的准则,她是赛车手。
follow your heart
“赛车本身是一个追求速度的运动,在近于疯狂的速度中对车进行控制,而这种控制又必须受到环境和条件的种种限制,甚至反驳。”
投入的时间越久,谭颖越加深刻地认识到赛车不是比谁的胆子大,它更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意志和智慧。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对道路上的每一处障碍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而在具体遇事时又必须足够的沉着、冷静。
“2004年全国拉力赛龙游赛中,因为胎压问题我翻了车,当时只看到眼前青草一阵旋转。”谭颖说起今年3月刚刚结束的比赛,“心中却没有一点紧张,在颠倒的车里,我的领航声音沉着地对我说‘把发动机关了’”。
拉力赛的魅力外人很难具体体会。它要求赛手有能经摔打的身体,坚强刚毅的心和智慧的头脑。它很像一段浓缩的人生,在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这里都会遇到,赛程终会结束,留下的是车手经过打磨的品格。
“在赛车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外国朋友,参加 POLO杯时,一个国外教练告诉我,follow your heart!你的心希望你去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在国外很多成功的人都是父母从小就让他们完完全全在开放的一个状态下做事,你要成为嬉皮士也好,要成为政治家也好,你只要喜欢做什么就去做。我觉得中国人做事情,包括我也是,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的时候,要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关系和很多的因素:父母、领导、亲戚、朋友、后果、前途,综合这些所有因素以后,才能作出一个决定。
但是其实,只有你喜欢做的事情,你才能做好,关键是要做,不要犹犹豫豫,要立即去做,我喜欢这项运动我就去参加。”
然而“follow your heart”并不简单,跟随心的旨意往往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现实的利益,承担更为辛苦的生活,正因为这样,在生活中人们通常选择的是违背自己的心意,走那条看上去更容易走的路。
“赛车是一项需要有经济支持的运动,是很贵的运动,我家里就是普通人家,父母不可能提供什么支持。” 为了提高车技,谭颖自费去英国参加了三天的训练,付完仅仅三天训练所需的费用,谭颖差不多倾家荡产。“在英国花完了所有的钱,想到从此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能力参加比赛了,我心里难过得要死,跑回房间,在异乡旅馆的床上大哭了一场。”
生活陷入了另一种循环,工作,储备资金,参加比赛。一无所有,再工作,储备资金,参加比赛。“我是一个工作起来就很拼命的人,既不想让工作影响我参加赛车,又不想因为赛车而耽误工作。所以我只有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比赛时,我经常要工作到夜里两三点。” 即使这样还经常不得不主动辞职。
“这两年出成绩的车手,浙江五义的徐浪和广东韶关的毕庆先,都有两项有利条件。一是家乡就是山区就有练车的环境,二是家里都能提供经济支持,徐浪不仅为了赛车撞坏了脖子,还撞坏了好几辆汽车。这两个条件我都没有。一年里除了比赛几乎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练车的机会。”
年龄是另外一个问题,随着年龄增大,体力和反应速度都必然在下降。“中国的赛车界还在启动阶段,我真希望自己晚生两年。”
你有一种“对了”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人问登山家为什么要爬山,登山家笑了一下,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谭颖的回答要朴实得多。因为喜欢,因为在赛车时她感到最快乐。 那是一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欢聚的盛会,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愉悦旅行。在大自然中忘掉所有的压力和紧张,集中注意力走一段充满艰难的旅程。
“你有一种‘对了’的感觉,感到自己正在做着天生就应该做的事情。在此之外,工作也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工作就是为了让我更好地赛车,更好地生活。一切好像突然都有了方向。”
感觉“对了”的时候,路上虽然有很多障碍,却再也没有迷茫,心里有了更多的酸甜苦辣,却偏偏没有红灯。
问 答
记者:玩赛车,父母是什么意见?
谭颖:我从不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奖杯放在家里,他们也问过几次,我都搪塞过去了。因为我觉得赛车并不是一个特别危险的运动,但我没办法向他们说明这一点。
记者:朋友们的态度呢?
谭颖:大多数都很支持,很好奇。也有人会说:“你长得挺好看,干吗去干这个?”他们有些偏见。
记者:赛车对你生活的改变是什么?
谭颖:我把赛车看成一种放松的方式,从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跳出去。
记者:它的代价是什么?
谭颖:很难说代价,我为它付出时间、精力、金钱,付出得越多感情就越深,感情越深在付出过程中享受到的乐趣就越巨大。
记者:你很在意成绩吗?
谭颖:不会一味追求成绩。赛车手必须懂得遵守车队的指令,指令有可能叫你开快,也有可能是叫你开得慢一点,保护赛车,走完全程。赛车手不是一个人的表演,必须首先遵守命令,像士兵一样。
记者:赛车对你性格有什么改变?
谭颖:很大。它让我变得更冷静。这种冷静也延续到我的工作中。从紧张到放松,从急躁到冷静,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控制赛车,享受比赛。
记者:赛车在你生活中占着什么样的比重?
谭颖:从时间来说,因为条件限制,我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它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我工作的重要动力和生活下去的目标。就像两个相爱的人分居两地,相处时间少,但总在惦记对方,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见面。每次有选择,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别的东西,选择对方。
那神情就好像张无忌带着屠龙刀,夜宿野店,却被店小二问及:客官,您的刀能切牛肉吗?
迷宫,等待和寻找
时间推回1999年。这一年谭颖大学毕业已满六年,时年29岁。毕业进入一家外贸公司,从最初的文员,到实际操作做贸易,六年下来工作小有成绩,经济稍有基础。1994年考到驾照,之后买了富康车,正式成为都市青年里的小康一族。
然而工作本身的乐趣却在丧失,整天跟合同、客户打交道,朝九晚五加班,工作重复,公司又缺乏上升空间,生活成了一部不断循环的过山车。虽然也有跌宕起伏,程序模式却似早已设定。谭颖想到辞职,但不知道辞职之后要做什么,想多了,连“辞职”这个想法似乎都成了循环的一部分。
业余生活却出奇的丰富,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看电视、旅行、游泳、水上运动、舞蹈、球类、打高尔夫、摄影、交谈、聚会、玩电脑、写文章,几乎所有年轻人能享受的玩意儿谭颖都热衷。在这种看似丰富的生活中,谭颖却并没有获得她认为应该获得的充实。生活的支点很多,这些支点却像缺了主心骨一样不能指往一个大方向。有时,它们甚至组成一个迷宫,在迷宫中人可以一直走下去,却越走越疲倦。
在北京拥堵的交通中,谭颖坐在驾驶座上,方向盘、刹车、油门、离合器,这时,她感到自己仍然能够操控些什么。“虽然是最便宜的富康,我常常让它跑得比大奔还快——趁大奔还没作好准备时,富康起步快,我又舍得加油。开起车来,我的胆子比别的女孩子大。”这种小小的成就感成了谭颖的秘密享受。
红灯亮起时,谭颖陷入无法选择的等待。她感到自己在寻找些什么,却不知道“是什么”,她希望冥冥之中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向她指出一条没有红灯的路线。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突然问我想不想去赛车。她说有一个人正在找女赛车手,只要有驾驶执照的都可以去试驾。我说,那就去呗,反正周末有空。回答时我根本不知道赛车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这一句回答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个寻找女赛车手的人叫刘鸿君。
你的生死都跟别人无关了
那天一共有40个女孩子参加试车,其中三名将被选入车队参加比赛。短道赛是指人工修造在特定的场地中的一条砂石路,赛段的长度一般在2公里左右,分内外两条车道,中间由立交桥交叉换道,形成一个整圈。
“第一次下砂石路的感觉终身难忘。车在砂石路上,控制它和平时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平时开车时,往右打方向,车就往右走,往左打方向,车就往左走,你要不动方向,车就直着走。但在砂石路上是不一样的,车向左行驶时,你往右打方向不一定车就能顺着你的意思向右走,可能你往右打方向,车是往左走的。刹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平时在柏油路上我们刹车车会停下来,但在砂石路上你要是刹车太狠的话,车会完全失去控制。我觉得其中好像藏着一套辩证法。”
对付砂石路的经验谭颖完全没有。刘鸿君只简单地说了一句:“直线,加油,进弯前刹车。”
“那天一共试了两轮,我成为三名入选者之一,是惟一之前从没有拉力赛经验的。后来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什么都不懂,反而胆子特别大。”
为了比赛档期谭颖辞了职,参加拉力赛成为她丢弃鸡肋的好理由。
“比赛前,每个车手要签一个合同。行内管它叫‘生死合同’。那是我第一次将一份合同从头到尾每个字每个字地认真读完。我得出的大意是,参加赛车,你要对自己负很大的责任,你的生死都跟别人无关了。”
签了生死合同的谭颖下了比赛场地,她仍然只抱住那一句话的原则:直线,加油,进弯前刹车。“我发现其实想得越少越好,一个简单的原则比很多复杂的思考要好用得多。”
靠着这个简单的原则,新手谭颖进了16强。半年后又在蓝瑟挑战杯中获得第九名。然而比赛结束,车队作鸟兽散,当时的中国赛车刚刚起步,几乎没有职业车手,更不要谈女车手。晃荡了半年的谭颖在北京一家商务俱乐部重新找了份工作,又坐上过山车,赛车像是一次短暂的出轨。整整一年她没有再碰赛车。
左右间
初见谭颖,她和普通的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样,穿细高跟鞋,化淡妆,脸上挂着职业的微笑,温柔而坚定地握手告别。但她身上隐隐约约又有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偶尔会发出折射。
很长时间里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什么,直到2004年5月底在全国汽车拉力赛场上看见身穿蓝色防火服的谭颖驾驶35号赛车从起点冲出去的一刹那。
如果将日常生活形容为“右”,赛车则是“左”,而谭颖就是那个停留在左右之间的人。两股不同流向的风在这里相遇、扭合,左右之间则是风眼的巨大平静。
这种平静的力量从一次选择开始。
2001年,距离第一次赛车一年多后,刘鸿君突然打电话给谭颖,“珠海有个挑战赛,为期一周,参赛费用5000,你来不来?”
谭颖想了很久,最后跑去找老板谈。老板婉转地表示支持谭颖从事赛车,但假期不能批。在那一瞬间,谭颖突然说:“我不是这么计划的,我是准备辞职。”
话一出口,最惊奇的是谭颖自己,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又怎么会作出这样一个选择。
从那时开始,谭颖的时间分成了两部分——赛车的时间和不赛车的时间。在不赛车的时间里,她遵循社会的复杂规范,做一名像模像样的白领;在赛车的时间里她遵循一种简单的准则,她是赛车手。
follow your heart
“赛车本身是一个追求速度的运动,在近于疯狂的速度中对车进行控制,而这种控制又必须受到环境和条件的种种限制,甚至反驳。”
投入的时间越久,谭颖越加深刻地认识到赛车不是比谁的胆子大,它更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意志和智慧。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对道路上的每一处障碍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而在具体遇事时又必须足够的沉着、冷静。
“2004年全国拉力赛龙游赛中,因为胎压问题我翻了车,当时只看到眼前青草一阵旋转。”谭颖说起今年3月刚刚结束的比赛,“心中却没有一点紧张,在颠倒的车里,我的领航声音沉着地对我说‘把发动机关了’”。
拉力赛的魅力外人很难具体体会。它要求赛手有能经摔打的身体,坚强刚毅的心和智慧的头脑。它很像一段浓缩的人生,在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这里都会遇到,赛程终会结束,留下的是车手经过打磨的品格。
“在赛车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外国朋友,参加 POLO杯时,一个国外教练告诉我,follow your heart!你的心希望你去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在国外很多成功的人都是父母从小就让他们完完全全在开放的一个状态下做事,你要成为嬉皮士也好,要成为政治家也好,你只要喜欢做什么就去做。我觉得中国人做事情,包括我也是,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的时候,要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关系和很多的因素:父母、领导、亲戚、朋友、后果、前途,综合这些所有因素以后,才能作出一个决定。
但是其实,只有你喜欢做的事情,你才能做好,关键是要做,不要犹犹豫豫,要立即去做,我喜欢这项运动我就去参加。”
然而“follow your heart”并不简单,跟随心的旨意往往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现实的利益,承担更为辛苦的生活,正因为这样,在生活中人们通常选择的是违背自己的心意,走那条看上去更容易走的路。
“赛车是一项需要有经济支持的运动,是很贵的运动,我家里就是普通人家,父母不可能提供什么支持。” 为了提高车技,谭颖自费去英国参加了三天的训练,付完仅仅三天训练所需的费用,谭颖差不多倾家荡产。“在英国花完了所有的钱,想到从此以后可能再也没有能力参加比赛了,我心里难过得要死,跑回房间,在异乡旅馆的床上大哭了一场。”
生活陷入了另一种循环,工作,储备资金,参加比赛。一无所有,再工作,储备资金,参加比赛。“我是一个工作起来就很拼命的人,既不想让工作影响我参加赛车,又不想因为赛车而耽误工作。所以我只有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比赛时,我经常要工作到夜里两三点。” 即使这样还经常不得不主动辞职。
“这两年出成绩的车手,浙江五义的徐浪和广东韶关的毕庆先,都有两项有利条件。一是家乡就是山区就有练车的环境,二是家里都能提供经济支持,徐浪不仅为了赛车撞坏了脖子,还撞坏了好几辆汽车。这两个条件我都没有。一年里除了比赛几乎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练车的机会。”
年龄是另外一个问题,随着年龄增大,体力和反应速度都必然在下降。“中国的赛车界还在启动阶段,我真希望自己晚生两年。”
你有一种“对了”的感觉
曾经有一个人问登山家为什么要爬山,登山家笑了一下,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谭颖的回答要朴实得多。因为喜欢,因为在赛车时她感到最快乐。 那是一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欢聚的盛会,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愉悦旅行。在大自然中忘掉所有的压力和紧张,集中注意力走一段充满艰难的旅程。
“你有一种‘对了’的感觉,感到自己正在做着天生就应该做的事情。在此之外,工作也变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工作就是为了让我更好地赛车,更好地生活。一切好像突然都有了方向。”
感觉“对了”的时候,路上虽然有很多障碍,却再也没有迷茫,心里有了更多的酸甜苦辣,却偏偏没有红灯。
问
记者:玩赛车,父母是什么意见?
谭颖:我从不跟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奖杯放在家里,他们也问过几次,我都搪塞过去了。因为我觉得赛车并不是一个特别危险的运动,但我没办法向他们说明这一点。
记者:朋友们的态度呢?
谭颖:大多数都很支持,很好奇。也有人会说:“你长得挺好看,干吗去干这个?”他们有些偏见。
记者:赛车对你生活的改变是什么?
谭颖:我把赛车看成一种放松的方式,从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中跳出去。
记者:它的代价是什么?
谭颖:很难说代价,我为它付出时间、精力、金钱,付出得越多感情就越深,感情越深在付出过程中享受到的乐趣就越巨大。
记者:你很在意成绩吗?
谭颖:不会一味追求成绩。赛车手必须懂得遵守车队的指令,指令有可能叫你开快,也有可能是叫你开得慢一点,保护赛车,走完全程。赛车手不是一个人的表演,必须首先遵守命令,像士兵一样。
记者:赛车对你性格有什么改变?
谭颖:很大。它让我变得更冷静。这种冷静也延续到我的工作中。从紧张到放松,从急躁到冷静,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控制赛车,享受比赛。
记者:赛车在你生活中占着什么样的比重?
谭颖:从时间来说,因为条件限制,我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上。但它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是我工作的重要动力和生活下去的目标。就像两个相爱的人分居两地,相处时间少,但总在惦记对方,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见面。每次有选择,都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别的东西,选择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