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教育 | 
叶铁桥
 
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新闻院系的毕业生,尤其是硕士毕业生,似乎都成为了香饽饽,倒不是新闻单位抢着要,而是“墙内开花墙内香”,急速增长的新文学类专业点对于该类毕业生需求很大。于是,硕士毕业生以博士待遇引进重点高校的新闻院系成为了普遍现象,本科毕业以后堂而皇之走上新闻教育讲堂的也数见不鲜。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就把新文学类专业列为了长线专业,要求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到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上面。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收效不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有新闻院系求发展而扩大规模的理性因素,也不乏某些高校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发展“亮点”学科的非理性考虑,最值得探究的是,“不求所为,但求所在”的心理在起作用。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这是由于某些高校或新闻院系的领导,对于新闻学科的认识陷入了几个误区。
新闻教育是廉价的教育
有些高校领导和新闻院系领导认为,新闻教育是廉价的教育,即不用像理工学科那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不用像医学院法学院那样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只要编几本书,找几个老师,就可以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确实也有一些高校是这么干的。这实在是误解了新闻学科的特点。
 
据报道,复旦大学为打造新闻学院知名品牌,划拨了80亩地和5千万元资金建造新闻学院大楼和上海市新闻培训基地。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也已获得8千万元资金,以建设权的新闻学院大楼。为在全国新闻院系中的领先地位打基础,清华大学也一起天然优势大力扶持新闻学院的发展,学校为新闻学院划拨办公楼1栋,配置5千万元试验设施,并拥有新闻传播学以及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成为了京沪之外的新闻传播学重镇。其他一些新闻院系,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无不在加大投资力度,力争进一步增强学科实力,打造知名品牌。
新闻专业是“短线专业”
认为新闻专业是“短线”专业,这是部分新闻业界人士、部分新闻教育界人士及大部分新闻院系学生的认识,一方面是基于新闻教育是廉价教育的理解,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新闻学科理论简单易懂,而复杂理论对于新闻实践并无指导意义,因此,新闻教育应该重“术”轻“学”,增加实践。他们认为,作为新闻院系的学生,只要掌握采、写、编、评等基本技能,懂得拍片子、编带子、写稿子就行,其余的理论问题要在实践中解决。按照它们的观点,新闻本科教育根本不必4年,一年时间就绰绰有余了,而且这种教育最好有新闻单位成立的培训性质的机构来承担。
他们这种观点,似乎也可以被高校中的新闻院系现状所印证。对比大学里的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普遍反映的是新闻院系的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在学校中也是最活跃的,而学起来似乎是最轻松的,就业的门路也是比较多的,由此可见,新闻专业投入少见效快,是天然的“短线专业”,值得大力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片面认识,新闻院系培养出来了不少被称为“万金油”型的毕业生,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事都能干一点,但又什么事都干不精。也就是用人单位所普遍反应的“上手快,但没有后劲”,“当一般记者可以,当名记者难”。
其实,新闻教育决不是速成教育,相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新闻专业不但是长线专业,需要经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和扎实的社会实践,而且新闻教育还是终身教育,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在实践中补充新的理论,增长新的见识,随时刷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从事新闻工作中适应现代传播事业的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那种将新闻专业视为“短线”专业,认为新闻教育“容易办,投入产出比高”的想法,也是远远落后于新闻教育的实际情况的。
新闻教育是独立的教育
中国新闻教育在传统模式下,都是一种单学科教育,即偏重人文学科的教育。虽然从上实际80年代开始,一些新闻院校做出了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了高等数学、科技概论、计算积类等方面的课程,但从主体上看,仍然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体系。增设的课程,更多起到的是点缀的作用。从所开的课程来看,也大多属于概论的性质,一本入门寄的教科书就涵盖了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比如有些高校大一大二都没有开设高等数学课,直到大三才匆匆设立一门这样的课程,一方面明显带有为填充学分而开课的性质, 另一方面考核结果也可想而知,学生对此怨声载道。
有专家发现,即使从学分设置上来看,新闻专业教学方案也很难做到跨学科、跨专业,只能成为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自娱自乐”的教育。新闻专业毕业的学分数高达150个左右,学生除了修学分,很少有精力再去学习别的知识。有的大学对此进行了改革,把学分缩小到130个,但教学管理部门的指令性课程达50学分以上,在剩下的学分中,本专业最基本的一些课程又占去了不少学分,不少时间,如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的学分就需要超过整整一个学期时间,最后所剩可供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学分、可供学生自由使用的时间都少得可怜了。在此情况下,许多学校中跨专业选课基本上成了无法实现的空话,新闻教育仍然是相对独立的教育。为此,有教育界人士将这种教育模式称之为“胡同式”教育,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而且,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各院系师资力量、教育设备自顾尚且不暇,新闻学科要能够全面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谈何容易?
  在此形势下,抱着“不求所为,但求所在”的心态,从而使新文学类专业点实现数量上的飞速增长,确实令人担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