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974年11月在贝鲁特举行的海德格尔学术讨论会而写的祝词
(2021-03-04 22:54: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为1974年11月在贝鲁特举行的
海德格尔学术讨论会而写的祝词
马丁·海德格尔
首先我要感谢为我85岁生日而举办的令人敬佩的专题学术讨论会。我特别要感谢那些为阐释我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题材而贡献心力的先生们,以及为此目的而来参加学术讨论会并进行澄清和批判式交流的先生们。
技术—工业文明时代自身隐藏着对自己的根基思之甚少的危险,且此一危险与日俱增:诗、艺术和沉思的思物已无法经验自主言说的真理,这些领域已被作践成支撑文明大工厂运转的空泛材料。他们原本自行宁静流淌着的言说在信息爆炸的驱逐下消失了,失去了他们古已有之的造形力量。
为此,一种思的出现绝对必要,这种思决心使古老的基本追问更具有追问性,让这些古老的基本追问穿越逝去的时代,恒新地闪烁在此一穿越的狂风暴雨中。
受此一目标驱策的对后物理的阐释就不可能停留在旧有的对上帝学说、世界观和人论的无谓辩论上,而是把技术科学文明世界化的存在学地基摆入沉思的地平线中。
为此,在技术一科学文明世界化的整体面貌中首先应看出一点:历史地看,较后露面的现代技术布局并不是近代科学的结果,甚至也不是近代科学的应用。按事情自身言,宁可说近代科学已经被现代技术深藏不露的本质规定好了。从此一方面看,这再次说明在工业时代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依此一方式,是者之是起支配作用。
在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是者都进行绝对设定的存在规定的意义上,或许可以说,现代文明的世界化已经进入划时代的存在命运的终局。
因此,首先按其来历寻索出它的危险,然后洞察出它的整个幅度是必要的。但这就要求做到把是作为是来追问,追问是的是其所是。在思的道路上,当今时代的人也许能被带到此是更高的可能性前,一种人自己不能任意摆布的可能性,然而也离不开受是惠赐之人的追问之思的行动的护佑。
当理论家们急切地推行盲思的实践和热衷于组织与机构的钻营时,吐露思的真相的追是之思本身就是一种行动。
注释:
1974年11月,为了纪念海德格尔诞辰85周年,在贝鲁特举行了海德格尔哲学讨论会,他的学生,沙雷斯·马莱克教授亲自促成此次讨论会,马莱克时任黎巴嫩外交部长,他也是联合国成立时的原始签署人。
会议的举办地点在歌德学院,与美国的大学联合举办。奥托·珀
格尔教授做了主题报告。参加会议的人还有赖夫卡教授、历史学家蔡
泽、在贝鲁特的美国大学教授,以及联合国设在巴黎的教科文组织驻黎巴嫩大使——艾博·苏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