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疖子家具倦勤斋工艺水平马未都中国 |
分类: 文化 |
工艺水平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综合素质
马未都:家居文化这一块现在是有主意的人少,没主意的人多,大部分人都是看。
我是今年有个项目上马,为有钱人设计家具。你买了新房子装修完毕了,你愿意买现成的就买,不愿意的话我们可以为你家设计完全统一的家具,各种理念都告诉你。因为你如果买的话可能不合适。
殷智贤:其实我觉得各国的家具都延续下来发展了,每一代设计师都会继承前人的设计成果然后继续发展,可咱们到明清之后不发展了,中国的家具设计没人做啊。大家说这个东西不适应现在生活有它的道理,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撑子,以前人穿高底鞋能踩,现在人穿高跟鞋怎么踩?肯定不舒服,家具本来是该变的,但设计师现在不设计,那这是中国设计师的问题,并不是家具的问题。你让英国人用他曾祖母家里的东西他也不用,因为生活方式改变了。
这个我想听听您的意见,现在所谓大量的中式家具都是靠拆一些老的木器重新来结构的,用新木头做也有人开始尝试了,那么未来中国家具的出路会是怎么样的?
马未都:我觉得在考虑现在的人体工程学的前提下,将来的家具文化符号会越来越多。
现在光看家里,你看不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干什么的,没有民族特点。将来我觉得中国家具还是得坚守自己的文化内容,就是我们的文化要素在上面体现。当然家具的功能是第一的,家具一定要用,但在这上面有一些文化内涵。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接受的西方家具是不带任何符号的工业家具,传统的西方的高档家具咱买不起,英国的温莎家具、法国的路易家具,买不起。只要一带雕工就贵,在国外如果一涉及到手工,那价格是不能想象的。
殷智贤:我昨天去看希腊罗马文明展,把我国的国宝展看了,中国的工艺水平之高,曾达到了那样的巅峰,是不可思议的。如果真的能把我们的传统延续下来的话,中国也能恢复自己的工艺能力。
马未都:我们有很多历史上的工艺失传是因为文化的信息沟通不够,还有就是被贵族垄断,数量极少,没有普及性。比如那把剑,根本就看不懂,铸完以后怎么打开,起模是有方向的,不是简单就能说明白的。很多明清的东西现在都失传了.
马未都:家居文化这一块现在是有主意的人少,没主意的人多,大部分人都是看。
我是今年有个项目上马,为有钱人设计家具。你买了新房子装修完毕了,你愿意买现成的就买,不愿意的话我们可以为你家设计完全统一的家具,各种理念都告诉你。因为你如果买的话可能不合适。
殷智贤:其实我觉得各国的家具都延续下来发展了,每一代设计师都会继承前人的设计成果然后继续发展,可咱们到明清之后不发展了,中国的家具设计没人做啊。大家说这个东西不适应现在生活有它的道理,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撑子,以前人穿高底鞋能踩,现在人穿高跟鞋怎么踩?肯定不舒服,家具本来是该变的,但设计师现在不设计,那这是中国设计师的问题,并不是家具的问题。你让英国人用他曾祖母家里的东西他也不用,因为生活方式改变了。
这个我想听听您的意见,现在所谓大量的中式家具都是靠拆一些老的木器重新来结构的,用新木头做也有人开始尝试了,那么未来中国家具的出路会是怎么样的?
马未都:我觉得在考虑现在的人体工程学的前提下,将来的家具文化符号会越来越多。
现在光看家里,你看不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干什么的,没有民族特点。将来我觉得中国家具还是得坚守自己的文化内容,就是我们的文化要素在上面体现。当然家具的功能是第一的,家具一定要用,但在这上面有一些文化内涵。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接受的西方家具是不带任何符号的工业家具,传统的西方的高档家具咱买不起,英国的温莎家具、法国的路易家具,买不起。只要一带雕工就贵,在国外如果一涉及到手工,那价格是不能想象的。
殷智贤:我昨天去看希腊罗马文明展,把我国的国宝展看了,中国的工艺水平之高,曾达到了那样的巅峰,是不可思议的。如果真的能把我们的传统延续下来的话,中国也能恢复自己的工艺能力。
马未都:我们有很多历史上的工艺失传是因为文化的信息沟通不够,还有就是被贵族垄断,数量极少,没有普及性。比如那把剑,根本就看不懂,铸完以后怎么打开,起模是有方向的,不是简单就能说明白的。很多明清的东西现在都失传了.
殷智贤:现在故宫正在修复倦勤斋,却发现有些工艺都失传了,不知道怎么修。如果早点修复倦勤斋,还有一些老工人在,现在都不知道去哪找了,可能过世了,年轻人肯学这些的又寥寥无几。我以前总是不太注重工艺,因为我是学文的,老想文化、精神啊,但这两年我觉得工艺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手艺人的水平达到什么高度绝不是说这个人手巧,不是生理上的问题,所有的工匠必然是被他那个年代的文化成全的。
马未都:手艺是可以学的,意识是学不来的,你现在没这个意识怎么都不成。我们过去很简单的工艺品现在都做不出来,因为没这个意识,人家说你要是这么要求我纯粹是难为我。过去人不是这样,人家觉得我要是达不到这个,我就不吃这碗饭。
殷智贤:我那年去台北看故宫的珍宝展,有很多东西不是艺术家设计的,是手艺人自己琢磨出来的。手艺人为什么能把物件琢磨成那样,肯定是看过好多东西,什么文人的玩意儿、贵族的玩意儿,再一个他自己确实琢磨。条案的这个卷叶边是从这儿拐弯还是那儿拐弯,那全是个人的修养。三大石窟之后中国的雕刻艺术再也没有超过那个时期的,为什么?就跟我刚才看您那个佛头似的,心意没了,手就到不了。
马未都:有一次我看曲阳的一个石雕展,摆了特别多的东西,我进去之后看了五个东西做得特好,说我要,都是新人雕的,后来我找到那个负责的人谈价钱,结果他愣了,说为什么非要这五件,都不贵。这个老头跟我讲,他是刻纪念碑的,我挑的这几件全是他女儿的,因为手艺人传男不传女,可她喜欢就让她雕了,也拿来展览,但是放在不起眼的地方,都被我挑着了。他女儿有一个感受,是工匠的儿子没有的,就是对艺术的敏感,所有的内心感受都能通过石雕传达出来。程式化的东西。
殷智贤:我看夏商周展,觉得那个时候的人心理特强健。
马未都:这是肯定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文化的地域性特别强,而且不受外来文化的侵略,你所得到的都是你自身的文化。我们今天是大量地接受各地的文化,实际上这代人就是在犹豫,他没有真正的价值观,就是我想干什么。连我有时候都妥协、都犹豫,比如我现在设计家具全是西式的,我画完图一看这哪儿是中国家具呀,全是外国的。
殷智贤:我觉得有一段时间的摇摆或者犹豫很正常,人都是在再否定中逐渐完善的,您别否定完了以后自己一无所有就行。中国五千年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否定过程中,一个民族如果能在拆完之后还能找到方向,就一点都不可怕。文化是延续的,不是说拆完之后中华民族从此就毁灭了。但如果拆完后,自己就糊涂了,那才是真正的民族危机呢!
马未都:我们在现今的审美中缺乏一种对缺陷的认识,西方的工业革命就是抹煞缺陷,全都标准化了,他不存在标准之外的例外怎么评定。缺陷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个性,比如这个人长得很漂亮,这儿长一个小痦子,这就是个性,其实这本身不是好事,但在某个人身上就是好事。我们过去在选材时,有时是故意放大缺陷。
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北欧人跟咱们的观念有根本的差异,中国人认为所有做家具的木头一定要光洁,没有疤。现在人也是这样,木材要纹理平顺。这个疖子,在中国古代除了文人追求,大部分不追求这个。原来朝外市场有一个卖家具的,说北欧来的家具商是捡破烂的,都要有疖子的,结果中国卖家具的认为他们是捡破烂的。后来他们才明白,北欧是疖子越多越贵。他们有一张床上着漆时看不出来,柱子这么粗,褪了漆一看满目都是疖子,把人给愁坏了,然后被几个老外买走了,事后才知道人家是按疖子数卖钱的。
这就是审美不一样,人家就是寻找这种自然属性的,完全天然的,不可更改的特征。等中国这些卖家具的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家具市场忽然开始找有疖子的家具了,可北欧人已经买不起了,因为价钱翻了十倍。
马未都:手艺是可以学的,意识是学不来的,你现在没这个意识怎么都不成。我们过去很简单的工艺品现在都做不出来,因为没这个意识,人家说你要是这么要求我纯粹是难为我。过去人不是这样,人家觉得我要是达不到这个,我就不吃这碗饭。
殷智贤:我那年去台北看故宫的珍宝展,有很多东西不是艺术家设计的,是手艺人自己琢磨出来的。手艺人为什么能把物件琢磨成那样,肯定是看过好多东西,什么文人的玩意儿、贵族的玩意儿,再一个他自己确实琢磨。条案的这个卷叶边是从这儿拐弯还是那儿拐弯,那全是个人的修养。三大石窟之后中国的雕刻艺术再也没有超过那个时期的,为什么?就跟我刚才看您那个佛头似的,心意没了,手就到不了。
马未都:有一次我看曲阳的一个石雕展,摆了特别多的东西,我进去之后看了五个东西做得特好,说我要,都是新人雕的,后来我找到那个负责的人谈价钱,结果他愣了,说为什么非要这五件,都不贵。这个老头跟我讲,他是刻纪念碑的,我挑的这几件全是他女儿的,因为手艺人传男不传女,可她喜欢就让她雕了,也拿来展览,但是放在不起眼的地方,都被我挑着了。他女儿有一个感受,是工匠的儿子没有的,就是对艺术的敏感,所有的内心感受都能通过石雕传达出来。程式化的东西。
殷智贤:我看夏商周展,觉得那个时候的人心理特强健。
马未都:这是肯定的。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去文化的地域性特别强,而且不受外来文化的侵略,你所得到的都是你自身的文化。我们今天是大量地接受各地的文化,实际上这代人就是在犹豫,他没有真正的价值观,就是我想干什么。连我有时候都妥协、都犹豫,比如我现在设计家具全是西式的,我画完图一看这哪儿是中国家具呀,全是外国的。
殷智贤:我觉得有一段时间的摇摆或者犹豫很正常,人都是在再否定中逐渐完善的,您别否定完了以后自己一无所有就行。中国五千年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否定过程中,一个民族如果能在拆完之后还能找到方向,就一点都不可怕。文化是延续的,不是说拆完之后中华民族从此就毁灭了。但如果拆完后,自己就糊涂了,那才是真正的民族危机呢!
马未都:我们在现今的审美中缺乏一种对缺陷的认识,西方的工业革命就是抹煞缺陷,全都标准化了,他不存在标准之外的例外怎么评定。缺陷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个性,比如这个人长得很漂亮,这儿长一个小痦子,这就是个性,其实这本身不是好事,但在某个人身上就是好事。我们过去在选材时,有时是故意放大缺陷。
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北欧人跟咱们的观念有根本的差异,中国人认为所有做家具的木头一定要光洁,没有疤。现在人也是这样,木材要纹理平顺。这个疖子,在中国古代除了文人追求,大部分不追求这个。原来朝外市场有一个卖家具的,说北欧来的家具商是捡破烂的,都要有疖子的,结果中国卖家具的认为他们是捡破烂的。后来他们才明白,北欧是疖子越多越贵。他们有一张床上着漆时看不出来,柱子这么粗,褪了漆一看满目都是疖子,把人给愁坏了,然后被几个老外买走了,事后才知道人家是按疖子数卖钱的。
这就是审美不一样,人家就是寻找这种自然属性的,完全天然的,不可更改的特征。等中国这些卖家具的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家具市场忽然开始找有疖子的家具了,可北欧人已经买不起了,因为价钱翻了十倍。
(完。全文见《我们如何居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对话人:马未都:中国著名收藏家,以收藏古董家具及瓷器著称,殷智贤:《时尚家居》杂志助理出版人兼主编)
后一篇:在家中什么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