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我觉得,这本《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可以看作是伊莎贝尔·阿连德的一本主题随笔集,主题就是食与性,赞美美好的食物和美好的性;也可以说,阿连德在这本书里谱了一曲人性颂歌,无关社会、道德、伦理、文化,只是针对最基本的人性给予了隆重深情的敬礼。至于说“春膳”这个噱头,在那么多眼花缭乱的食物描述中,归结起来却像是开了一个玩笑,一个很严肃很正确的玩笑,那就是如阿连德自己总结的,“春膳是连结贪吃和好色的桥梁。我相信在完美的世界里,任何自然、健康、新鲜、美观、引人垂涎、有诱惑力的食物,也就是具备所有我们在伴侣身上寻求的条件的食物,都是春膳。”
我没想到阿连德是这么轻松诙谐的一个人,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多年前读她那本才气纵横幽深诡异的小说《幽灵之家》上面。在《感官回忆录》中的阿连德,是一个带有享乐主义倾向的清新自然放松好玩的女人,她对美食和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充足的幽默感,她还有一个堪称家庭厨艺大师的母亲(书的后面附有她母亲潘琪塔的各种独家菜谱,虽然都是一些普通的菜式,阿连德却故作神秘地声称这些菜是她和她母亲共同研究出来的春膳,在保证非常美味的同时,有很多志愿者参与了这些菜式的催情测验,效果相当令人满意),母女连手,煞有介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似乎很能让人信服。不过,我倒是更愿意把这些手法看作是一个小说家的花活儿,令人莞尔。
《感官回忆录》是好看的,首先,那么多的食品名词的罗列,有一种丰腴美味的阅读效果;再就是里面穿插了不少诙谐的故事,阿连德以及她的朋友们的故事(权且这么相信吧,其实很可能是一个优秀小说家的习惯性的杜撰),另外,书中还涉及了大量的东西方食文化中的典故、传说、秘笈、禁忌,带有相当厚重的文化含量。对于这本书的体例和目的,阿连德轻松地将之归到一种笑谈的位置上,她说,“抄袭一位作家叫做剽窃,抄袭很多位作家叫做研究。”“谨将这一部情色漫谈献给嬉戏的恋人以及(有何不可?)骇怕的男人和哀怨的女人。”我觉得这个献辞中的“骇怕”和“哀怨”两个词用得尤其好玩。
其实,说来说去,阿连德还是把这本看似提倡纵欲的书导向了一个“政治正确”的方向上去了,那就是她一直强调的爱情。在书开头不久,阿连德就感慨过,“世间唯一真正万无一失的春膳只有爱情。”在书的结尾,阿连德再次强调,“就女人而言,所有春膳都必须以真情真意为药引,否则就不可以发挥作用。”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看,爱情这东西,既是药引,又是药本身,那么那些所谓的春膳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是食物本身了。到这里,读者就完全明白这本书的意图了,所谓春膳不过是一个噱头和一个玩笑而已。或者说,春膳是一种形式。叶芝说,注重形式本身就含有情欲的成分。其实,从书名也可以看出爱情在这本书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阿佛洛狄特,传至罗马时代改称维纳斯,是从海水泡沫中诞生的爱情女神。
形式在这本书中构成了趣味本身。这不是一个讲述春宫的书,它讲的是情色。“春宫是没有灵感的手段,情色是不用手段的灵感。情色用一根羽毛,春宫用整只鸡。”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段话让我笑了好一阵子。这是很机智很俏皮同时也很情色的一种表述,我觉得相当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