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谈:千万不要把爱情作为特例(节选)

(2006-07-14 15:23:20)
    按:前段时间,以我的小说《酒红冰蓝》和由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爱你再见》为由头,《南方周末》做了一个访谈。挺长的,节选一小部分贴出来。《我爱你再见》成都方面的首播时间大概从7月22日或23日的15频道8:30左右开始吧。在目前正在播的《浪淘沙》之后播。其他城市的播出情况我不太清楚。抱歉。

受访:洁尘
采访:《南方周末》记者 程绮瑾
采访时间:2006-5-25

《酒红冰蓝》的写作缘起?
答:其实是事务性的。当时加拿大禾林公司跟中国某个出版机构合作,想签约一些中国本土作家。最早是皮皮在做,也约了我来写。我以前没写过长篇小说。禾林是100多年的品牌,它对小说有要求,必须要正面赞美爱情,结局一定要充满希望。我尽量按照它的要求写完,但是禾林这时候从中国撤资了。皮皮就帮我转到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所以我为什么让这两个主人公纠缠了15年最后还是在一起,其实是满足禾林的要求。
所以我的第二部《中毒》里面,他们又分开了。按我的想法,他们不应该在一起。因为这种感情很不好,已经把情感一些很根本的东西破坏了。我认为苦恋是没有好结果的,不可能转化成为稳定的婚姻状态。那些伤害始终会留在心里,结婚以后还会泛起来。婚姻状态与恋爱状态是不一样的。
在《酒红冰蓝》里,他们两个人是挽了一个结,在《中毒》里,我把这个结解开了。


禾林出版的都是甜美的爱情故事,你写的为什么不是?
答:我本身不是一个喜欢甜美东西的人。我觉得甜美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虚幻的、泡沫的东西。到我这个年龄,就会觉得甜的东西有些腻味。


但是你还是给了比较美满的结尾,会不会觉得拧巴?
答:其实我的结尾也不美满。虽然让他们在一起,但还是比较合情合理的,夏城南就是想试一下婚姻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只意味着某种可能性。所以之后,我可以写《中毒》,其实我在写《酒红冰蓝》的时候,已经想到《中毒》的结局了。但是《酒红冰蓝》适合结束在这里。


你觉得能满足禾林方面的要求吗?
答:有可能不会满足。禾林的价值取向带有一些肤浅的甜美。它挺积极向上,但有点傻乐的感觉。所以我写的时候也想过,它们不能出,就给其他出版社出版。


禾林出版的小说都挺畅销,你觉得你这小说的读者能有像它那些小说那么多读者吗?
答:可能达不到。其实禾林的读者有些像电视剧有那么多观众一样。那些日韩、港台的纯爱电视剧,它们能在心理上给观众一种补偿,对现实失落的补偿。它更像梦。从大众心理角度说,人们需要这种梦。我的小说可能更适合知性人群,在阅读中可以互动的人群,他们会在小说里看到会心的东西,互相映照的东西,有一种认知上的满足。


但是这些电视剧、言情小说其实是在影响着人们对爱情的想法,是吗?
答:很影响。何丹就是受这种影响,把文学、艺术的概念放在现实里作为标准去衡量。我有个朋友给她这种人贴了个标签,我觉得挺合适,叫“爱情原教旨主义者”。她一味地认为爱情就该这样,但其实她对爱情一无所知,都是书上电影里看来的。一旦跟她以为的有偏差的,她就说这不是爱情。她是概念先行,很僵化的。所以我跟一些小女友们开玩笑说,何丹是个反面教材。她太有代表性了。现实中有很多知识女性,或者有文艺情结的,都会走过这个阶段。这可能也是女性都会有的一个阶段。我自己也曾经有这么一个阶段。
所以我把第二本小说叫《中毒》,就是说文艺女青年臆想的氛围,没有弹性的爱情观,就像中毒一样,到一定阶段,她需要排毒,人才能还原成真实的人,有包容地去面对情感和周围的人。我中学的时候读琼瑶,后来读三毛,看港台言情的电视电影,对爱情的想法完全是文艺化的。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这是与青春期结合在一起的。青春期,人可能就需要有这么一种一根筋的想法,要求纯粹的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