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祭如在,追忆贤人张晓波

(2019-08-05 10:06:48)

今天是张晓波的头七,虽然他和我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也难免说一些“往生极乐”或“去见马克思”的话。张晓波生前,我们就多次讨论过“祭如在”的问题,朋友之间的生离死别的怅惘,秀才认清纸半张,说与故人听。最初如晴天霹雳一般的心境,让我难以为挚友写下什么,下面则是纷乱如麻的回首往事中的他。追忆年轻的故人,忍看朋辈成新鬼,向来是人世间最为残忍的事情之一。张晓波刚刚不惑之年,他的人生大戏精彩的部分尚未充分表演,就已经被心梗无情的截断。张晓波是个好人,这是群聊、私聊时和告别仪式上绝大多数人给出的共同评价。张晓波的去世,是朋友们的损失,社会各界纷纷从不同的角度表示遗憾,更是小家庭无从接受的悲剧。

 



张晓波,198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在江西求学期间便在“天涯社区”等网络平台积极发言。作为“新左派”一路走来,这一路也孤单也从容,毕竟苏俄、太祖、汪晖等在新自由主义占据商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是相对边缘的叙述方式。世事变迁,更加强了他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大学肄业之后,辗转于浙江、山东、北京、河北,最终定居于北京平谷马坊。张晓波从一个小镇青年,上下求索,既有对文史的天问,也拥抱着物质时代的财富。在不同的群众眼里,他是不一样的人,从继圣学社、新京报书评周刊、新浪历史频道、燕郊观察、经略时评、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等,他的才华横溢是向着多个方向释放的。

 

很早之前,我就在网络和报刊上看到他的文字,却直到燕郊才在现实中结识他。也是因为订阅他的公号,发现他和其他房产大V都不相同,从来不是盲目的唱多或唱空,他不是多军也不是空军,而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到处于帝都最近的河北小镇,这个姿势非常符合我的心意。张晓波磊落坦荡不做作,有豪侠之气,有问必答举一反三,然而也不是多话之人,恂恂如君子也。

 



熟悉之后很是聊得来,燕郊、京津冀、电影之外,更多的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切磋,大到华夷之辨,中到中国和西方的左与右,微如港台之归。我们作为个体,如何认识当前这个时代,我最常与张晓波讨论的话题,便是如何拉长历史的时间轴,进行穿越式、周期体验,如何寄生在历史角色之上,既要因为了解而同情那个人,又不能被束缚在他所处的小情境中,否则就成了历史的人质。

 

何谓大周期、何谓小周期,也是动态辩证中的话题,诸如康雍乾、慈禧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盛宣怀、孙中山宋教仁,从晚清到民国条分缕析,得到历史的结论,那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见山还是山”的第三重境界,“解放”这个词彪炳千古。在某些时间点,“霹雷手段,才是菩萨心肠”,否则事端糜烂将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如今太多人忘记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造成的板结性问题,给予晚清民国化妆,那是张晓波极为唾弃的“又蠢又坏”的行为。唯物论、辩证法在张晓波这边,以21世纪学人的眼光,回到中国近现当代史的每一个十年,才能更为真切的得出历史节点的走向,是值得惋惜喟叹,还是当浮一大白。事实上,张晓波更多是以不间断的抽烟来表示谈兴甚佳。

 



马克思·韦伯说“人是生活在自己建立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张晓波是个勤奋的蜘蛛,跋涉着太多领域,逍遥快活在知识的海洋和判断的骨架之上。相信未来,相信中国会在不久的未来回到应该的位置。我们曾经多次推演未来的时间点,制造业、GDP、人均值等等各种数据回答,“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大叙述接续的是周秦汉唐元明清的传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并非执念,而是一再发生的中国现实。

 

张晓波是观天、继圣、经略的学者,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买房人”。为什么我称张晓波为贤人呢?贤,从臤从贝,臣为竖立的眼睛、又为辛勤的手,贝为财富,本意是牢牢掌控钱财的人,引申为多才能的人。子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张晓波专注、勤奋、敏感,对于学术和地产都是如此。几次大手笔高抛低吸,张晓波从北漂一族成为北京别墅的主人,于是将老母从家乡接到北京,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之乐。张晓波多次邀请我到他的别墅去坐坐,作为一个懒人,我终究没在他生前去拜访,很是遗憾。这个大房子,“是为书而买的”,这自然是其中一个原因。天若假年,相信坐拥书城的他后半生一边撰写学术文章,一边继续经营财富。

 



我和张晓波的友谊升华,是在2016年底,我们对于以燕郊为代表的北三县楼市的非正常炒作表示非常的不看好后市,无论是从政策、金融的大气候还是具体的小气候来看,未来时间内的燕郊都是不可持续的房市,暴涨暴跌必将实现,盲目追高进入的购房者,都要在一定时间内承担“负资产”的悲催。然而这些话的发出,只能提醒少数人,多数人对于这个看法表示无感,甚至愤怒。2017年初冲高,政策的高压之下,回落至今,何时再飞跃遥遥无期。张晓波与我即便在这个波段中可以说收获了一点地产红利,然而对于更多的同代人和后生们表示同情,毕竟指点他人买卖房子总是极少数人,对于一代代青年人来说他们要直面所处时代的难题。2015年到2017年的“涨房价去库存”是一出悲喜剧,有人欢喜有人愁。政策的恶与善,在车上的还是吃瓜的,截然不同。张晓波最后一篇公号文章,发表于他因为突发心梗去世当天的凌晨三点半,名为《其实,我以为,20年地产普惠造富,已经结束!》,这是张晓波作为房产大V对行业周期的确认,“树不能长到天上去”,炒房时代结束了,我们作为历史长河中的小小人质,必须接受这个安排。

 

张晓波想搞个场地,类似于单向街、方所之类,这样可以大家一起做点事,也能够与更多的朋友和吃瓜群众唠唠嗑。他想让自己的一分光,参与到更多人的所在,照亮更多的人,往大里说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察,这也可以说是对我们那个“金融风暴研究所”的升级。文章和网聊是一种表达,面对面则是别一种接触,每一种交流方式效果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个动议,很难实现,需要很多的资金,也未必有正向的回报。聊着聊着,也暂时不见踪影。我们讨论《教父》《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英雄本色》《悲情城市》《霸王别姬》《英雄》《我不是药神》《黑豹》等电影,显然这些电影的艺术性都很强,然而其阶级表达似乎更是突出,每个角色的力量都扎根于其所处的阶层,他们的生存空间取决于时代以及自我反抗。

 



最近三年,我们几乎每一天都在交换对时局观察和历史审视的意见。最近这段时间,毫无疑问是香港问题。香港作为一个问题由来已久,纠缠着过往太多的信息和恩怨(尤其是香港作为外资和技术的翘板)。未来最大的痛点还是在于如何社会改造,对此借用《红色娘子军》的解决方案来向张晓波告别吧——“你杀了一个南霸天,救得了一个受苦的人,但你不推翻这个制度,你就解放不了受压迫的人!”香港的难点,说到底还是内部问题,不从内部解决(相信是公私合营的赎买政策吧)是绝没有出路的,至于是2047年还是什么年头,就只有留待未来见证历史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以后每逢国之大事,我多多少少写点东西给张晓波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