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悲伤的立方是无以为继

悲伤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很可能成为谈资,未来笑一笑当年的怯懦和任性。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屈指可数,双份的悲伤往往是天灾人祸不单行。林孝谦导演、吕安弦编剧、陈意涵和刘以豪主演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是很有亚洲人的隐忍性格的故事。唱片制作人张哲凯,在高一时就被同级同学宋媛媛强行命名为K,而后者自称Cream,他们后来考入同一所大学、进入同一间音乐公司,而她则成为填词人。《悲伤》十几年的故事,从小确幸开始,到天人永隔的悲伤,作为叹惋的是戏中人,张书豪实验的牙医杨佑贤。电影中的主角们都身不由己的为爱着的人做出贡献和牺牲,从而实现自己作为人“更有用”的初心。明面上风平浪静,心海里波涛汹涌。越是为对方着想,越是要让谎言更为真实,越是希望对方幸福越是要一个人默默承受着。
K和Cream最初在一起,是两个受伤的心灵,被抛弃、被遗忘,各自孤独的生活,他们的生存方式介于亲情和爱情之间,寒冷的青年人生里、两个人依靠在一起便是微温。其他人的人生可以浮夸,可以浪漫,可以执着,可以舍得,可以松开,然而他们不能,似乎每一个现实中日常的词汇都无能为力去形容他们的关系。为什么十几年在一起,却又不能在一起呢?悲伤故事的平方,他们应该可以承受,然而K深切的明白,如果开始,便意味着结束,如果从来就不开始,也许就永远也没有结束,还可以有下辈子的愿景。
现世的不可承诺,未来的永远不可兑现,那么就将美好生活交付于来世。K的希望,便是眼看着Cream找到此生的世俗化的幸福,律师或者医生是最能满足这个特别条件。鉴于K的遗传病,那么这个高尚的第三者是医生就恰当不过。从此,K的余生便与医生和他的未婚妻(陈庭妮饰演的充满野心的摄影师)纠缠不休。这两位本来拥有的是八点档电视剧的剧情,从此进入更高阶的“此生契阔成三世”的被动演出者。目睹了C和K最后生命全过程的牙医,从普通的人间行路难的体验者,成为了悲伤的立方是无以为继的见证者。
C能够生存下去的动力,全然是来自于K的陪伴,他们早已经形成相互寄生的精神关系,方生方死犹如两个彼此共生的小兽。递归他们的现实生活的每个细节、情绪和动态,作为观众也无从分辨假如对方不在,那么会怎样?!这是两个一旦相遇便无从再分开的并不怨的偶,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他们相识相知的前提便是生死,这是悲伤的第一层。性格又包容、脾气又相投、学习和事业都能在一起,悲伤在这时既可以是开方,但是K惴惴不安的便是生命必然来临的意外,悲伤的平方就是C没有K。她会怎么活,K是想象不出,于是选择了自己的办法。终于我们发现了最终的终结,“乃敢与君绝”的终极便是一个人无法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