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响》:看电影,从老百姓的节日到日常

(2018-12-29 20:43:00)

就在刚才,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人民币,这说明中国人看电影的主流模式又回到了电影院,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专题片《影响》第38集《看电影》,带领我们回顾了过去四十年观影模式的改变,与改革开放的中国形成高度共振的关系。1978年,那时的中国人处于集体主义生活的大家庭,看电影是大家伙的精神需求。2018年,现在的中国人处于自发的追逐美好生活的新时代,看电影是每个人的生活需求。著名演员刘威,曾经主演过放映员题材的电影《雪花那个飘》,他的上述感慨代表了过来人的真实体验。看电影,从老百姓的盛大节日到日常生活,这场景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普遍提高。弹指一挥间,从露天电影院到IMAX 3D厅,不由得我们不喟叹时间的魔力。

 



中国人在1980年代及之前看电影,通常就是露天电影院和苏式礼堂内。当年遍及中国乡镇的礼堂,往往只有一个巨大的放映厅,于是《少林寺》《保密局的枪声》等受到观众青睐的电影,往往能独霸档期几个月。而流动的露天电影院,对于小伙伴们来说,则是难得的礼仪式活动。来自乡镇或县城的电影放映员,撑起架子、拉起幕布、发电机轰鸣起来,那就意味着普通的乡村生活的美好时刻来临了。60后、70后们通常都有呼朋唤友、成群结队、长途跋涉到外地看电影的人生经验,无论有没有月光,那种充满着激动憧憬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正是由于那个时代娱乐方式匮乏的广大群众对于看电影有着疯狂的痴迷,中国人年度最高观众人次是创纪录的293亿。

 



辉煌有多辉煌,难堪就有多难堪。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勃发,中国人的娱乐方式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多元化,歌厅、舞厅、台球厅、录像厅,录像带、LD、VCD、DVD不断迭代,到电影院看电影成为不尴不尬的存在,1990年代的最低观众人次仅仅有3亿。于是,许多电影院被推到社会,被改造为名目不同的场所,而礼堂多数还原到开会的地方。中国电影产业遭遇到了诞生以来最大的危机,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电影的浴火重生。首先是引进海外大片,提振岌岌可危的票房,尤其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让更多的观众主动接受震撼的观影效果而进入电影院。其次是尝试中国版大片,从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进入商业大片为主导的新时代,观众开始回到电影院。



从2002年前后的不足10亿票房,到2018年的600亿票房,中国电影观众用脚投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电影院的观影效果,也从2D到3D,从大喇叭到沉浸式立体声,从巨无霸大厅到IMAX与VIP相映成趣的格局,如今的电影院多数都在城市综合体内部,与当代人一站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纪录片《影响》从方方面面讲述了过去四十年中国电影的风雨历程,《看电影》则是从观众具体的被动接受和主动选择来影响电影。如今的电影票房统计,早就已经做到了实时统计,对于电影创作人员和观众来说,都在第一时间获得反馈。相信不用再过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过美国,再过十年、二十年,将远远越过北美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中国电影将在5G时代获得难以想象的加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