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之恋》杨子姗:演员的另一种解释

在看电影时,我们如何分辨一个演员是否演绎出色?直接去谈演技,显然跳过了两个重要的前提,即角色和气质。摆脱气质的束缚也是演员演技的一种体现。他们往往可以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穿梭,《断背山》中的希斯莱杰也可以演绎《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变态小丑;《秋菊打官司》里的农村妇女巩俐也可以扮演《三打白骨精》里的大魔头。
http://p9.pstatp.com/large/5e8800042435dcc7e177
成名于《致青春》的杨子姗,这些年在影坛打磨,演绎过青春活泼的少女(《致青春》),也演绎过风尘女子(《天亮之前》),同时还在《重返20岁》之中演绎了一个“老年人”。不仅在商业片中有她的足迹,还参演了李睿珺的《路过未来》,并角逐了戛纳电影展。
http://p1.pstatp.com/large/5e8b00035a42859bd2b1
此次在《南极之恋》中塑造的高空物理学家,作为主角,杨子姗的室外戏份并不多,因为人物从坠机一刻就受伤,所以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虽然增大了表演的难度,但却给了杨子姗更多的演技呈现,毕竟,好的演员,从头到脚都是戏。而在仅有的几场室外戏中,她也有不错的表现。在被困于坠毁的飞机里的那段,她慌乱且绝望地看着即将弃她而去的吴富春,轻声的一句“救我……”,却可以击中人心。后来,在猜测吴富春已经死亡之后的迷惘,她只是不停地吃着已经过期的罐头,低声啜泣,此时无声胜有声,似乎整个世界都陷入了绝望。
http://p1.pstatp.com/large/5e820004a103afe37ab5
角色:顾名思义就是导演安排的角色,它是故事中的人物。成功的角色塑造,是一个演员完成演绎过程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南极之恋》中,赵又廷饰演的吴富春明显就比杨子姗饰演的荆如意更多表现的机会,荆如意留给杨子姗的表现机会非常少,断掉的大腿使得她活动的范围受限,无法出门的她缺少磨难给她情绪造成的强大冲击,使得这个角色的情感内化,就如同《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卡西·阿弗莱克,那个角色本身是非常不讨好的,几乎让演员抛弃掉一切外在表演,从内在地变成角色,这就非常考验演员的情感体验能力。
http://p9.pstatp.com/large/5e820004a1016a209e72
气质:每部电影几乎都会有一个选角导演,从演员选择开始,就对演员的气质有了要求。张艺谋在挑选《金陵十三钗》女主角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足以看出演员的气质与角色的契合度也是考量演技的一个重要因素。杨子姗的“百变”气质,无疑是能参与多种类型影视剧,出演多种性格角色的前提,毕竟从跨进演艺圈至今,她的个人形象和气质,并没有被“定型”,由此让她陆续拓展出无限的气质潜力,这种潜力,莫不来自于她对角色的深入探究,以及在表演层面的得心应手。
http://p3.pstatp.com/large/615800023c1d29c9e9b7
演技:一个好的演员,则是在即使并不完美的角色中,能够突破自己的气质局限,将人物最丰满地呈现给受众。在《南极之恋》中,个人觉得真正做到这三点的就是杨子姗了。她本身是歌手出身,之前演过的角色并没有大红大紫,即使她的成名作《致青春》也并没有给她增加多少人气,据了解她本人平时文静内向,真正让我看到她理想的状态的时候是《重返20岁》,她对一个已经年迈当但重返年少的老年人的准确拿捏是非常难得的。在《南极之恋》中,她虽没有完全摆脱之前的形象的影子,但在角色苍白得近乎没有什么发挥空间的前提下,她依旧把荆如意的残腿表现得淋漓尽致。但这远远不够,她似乎也明白人物本身的符号性,所以也在极力塑造一个“观世音”一般的人物,充满爱心、耐心和希望。面对吴富春的真情告白,她苍白的脸上细微的颤动将人物内心矛盾、震撼揭示出来。
http://p1.pstatp.com/large/5e840004a3972b781ec1
荆如意本身就是一个符号,她不需要太多语言和动作,杨子姗抓到了这个人物的灵魂,在极少的可能中全力演绎这样一个角色,是对当下很多青年演员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