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善待他人,因为每个人都在和生活苦战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本身就是一场奇迹。当然,奇迹从来都不会完美。即使,某些奇迹看起来越是完美,拨开表象上的迷雾,每个人都在和生活苦战。卑微到路边的乞丐,高傲如追光中的巨星,淡然于高山上的高德,自得似振臂走天下的英豪,统统如此,每个人都在和生活苦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能力越强,反身性越强。达则兼济天下,并非是一句戏言,一头猛虎是难以长久做螺壳里的蜗牛。穷则独善其身,如何与不成功的自我相处,也是一门莫测的学问。更不用说,天生残疾的外貌,向来是人类社会自带歧视的天然属性。《奇迹男孩》本质上是一部关乎成长的电影,男孩外在的形象,与其内心的强大或苦楚,是他生命的根本所在。我们不敢要求每一个“丑陋”的人,天然就有能量与生活苦战,但是我们必须要善待他人,否则就是对自己的生活过度纵容。
http://p1.pstatp.com/large/5b410003466fe6ff7cc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人类与自然界达成的契约,人类自己播下的种子与未来的收获之间是明确正相关的逻辑。自己的强大或者弱小,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皮囊。皮囊是有一定作用的,也不要推而广之到一切都靠颜值。容颜易老,芳华刹那,永恒的是内心的真善美、信望爱。唯有善待他人,内心才可以更从容、宽宏和有力。善待他人,也善待自我,不必对自我更加苛刻,执念往往伤害自己。放下一些,可以更轻松出发。契科夫曾经说过人要为三十岁以后的面容负责,而《奇迹男孩》则让大家认识到,只要愿意十岁的男孩也能够为自己的面孔做到更好。每个人都可以忧伤、隐忍、哀怨,这是属于自己的情感状态,但是不应该迁怒于他人。每个人不应该把更长时间放置在负面情绪光谱波段,不要把自己过成悲哀的背影,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还是要在荒芜中开垦出内在的光源、花园和灯塔,安置好自己的心意,信念、希望和爱,具体如何错落搭配,那是属于自己的心田。
http://p1.pstatp.com/large/594b0003ded3b4ccce04
假如不能善待他人,世俗上的成功就要打上重重的折扣,甚至成为人间世价值评断的倒数。越是成功的人,越容易帮助或者伤害到他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有意还是无意,马太效应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出发点很关键,差之分毫谬之千里,从不善待他人的人也称不上善待自己,那是在绝对意义上将自我置于和全世界为敌的有限生存的精神空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他人友善,与世界和解。《奇迹男孩》对于观众最大的启示,是对于生命的尊重。男孩的父母,对于孩子做出了最大的善意,而不仅仅是亲情的维护。而男孩也自立于周边环境中,充满灵气的生活在面目遗憾的前提之下 。人本来都是孤独的,正是因为与他人的相处,才可以消解掉部分孤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早就说过人生的道理。正如电影的台词,“当你非要从善(kind)和对(right)选择一个时,请选择善。”人毕竟是万物之灵,有着选择权,林中路走哪一条是人能够选择的,而不是将一切推给命运或宗教来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