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电影,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大众心理的某种映射,一个时代越是缺少什么,电影里就会越强调什么。尽管这是一种很粗浅的解释,但它也不无道理地揭示着流行在大众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对于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来说,面包和爱情的话题似乎永远不会过时。有人从这场争斗中落荒而逃,然后告诉后来人,不要心高气傲了,活着最重要。有人幸运地成为上帝的宠儿,然后告诉后来人,你眼前所经历的都是一种考验,机会总会到来。
http://p1.pstatp.com/large/402b0001faea72d5a2a1
朱时茂从70年代踏进演艺圈以来已经有40余年的丰富经验,早在70年代,他就在电影《西沙儿女》中饰演傅海龙一角,八二年他塑造了自己银幕上最为经典的形象——在谢晋导演的《牧马人》中扮演了男主许灵筠,成为《大众电影》的封面男演员。八九十年代是他银幕的巅峰时期,和陈佩斯数次亮相春晚带来的欢笑,成为一代人共同的回忆。2017年是他复出之后交出导演作品的关键年份,朱时茂的第三部电影作品依旧秉持着一个商业导演的敏锐,他娴熟地将流行文化编织进自己的叙事,于是,关于这场永不过时的选择,在电影《胡杨的夏天》里用一个关于小清新“网红”的爱情喜剧,为观众给出一个并非人云亦云的答案:好吃可口的面包也需要用爱情来发酵。
http://p1.pstatp.com/large/402d0001e85a11cec59d
《胡杨的夏天》改编自小说《爱慕之旅》,朱时茂将镜头对准了这个时代最热门也最容易被贴上标签的“网红”。现实世界里,大众对于“网红”的认知总是难以避免的停留在“眼球经济”和“流量变现”的阶段,可能是因为精英文化对于流行文化嘲讽的惯性,也可能是因为“网红”略带悲剧气质的本性——它用不了多久就会过气。朱时茂电影里的“网红”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只是喜欢吃,喜欢各种新鲜事物,喜欢生活本身。她的身上有种久违了自然清新,那种天真的少女感觉似乎在80年代特别常见,那个时候的爱情很少讨论房子车子,因为人人都在忙着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朱时茂提供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女性审美。
http://p3.pstatp.com/large/402e0001de4ef8161b44
电影保留原作公路叙事的主干,在这场天南海北的爱情追逐游戏里,来自北京的胡杨和成长在新疆的夏天恋爱了。处在创业艰难期的胡杨为了争取到投资公司的资金,不得不做了签约“网红”夏天的说客。在担任“无偿”导游的几天时间里,两人不打不相识,夏天的单纯可爱逐渐融化了有些市侩滑头的胡杨,胡杨的责任感和担当也让夏天心生好感。《胡杨的夏天》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讲述着平行时空里意外相遇的胡杨和夏天,在未结识夏天之前,他还陷在旧日恋情里无法痊愈,生活的目标也只是过分实际的谋求营生。没有爱情的面包,索然无味,胡杨正式进入了人生的瓶颈期。直到他和夏天在后海胡同里点了同一份烤鸭套餐,里边儿的芥末鸭掌辣得令人流泪,他才意识到现在的状态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http://p3.pstatp.com/large/402b0001faeb8321f72e
关于爱情,人们常说,它像一面镜子,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就会照出什么样的自己。好莱坞的爱情故事里,有一部堪称教科书级的恋爱教程的电影《和莎莫的500天》,莎莫就是Summer,Summer就是夏天,囧瑟夫遇到夏天之后,照见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自卑的自己。而胡杨遇到夏天,照见的是一个有勇气不再畏缩的自己。他的人生从夏天开始,不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因为有了爱情的发酵,胡杨的面包变得分外的可口。
http://p3.pstatp.com/large/402c0001f0f3ecbd3ac3
《胡杨的夏天》节奏明快,基调积极,朱时茂凭借自己多年的好人品,向观众展示出一块可口的面包,定会有人欣赏的真理。潘长江、陈佩斯孙楠、邬君梅、张朝阳、金巧巧等众多明星客串支持,增添了整部戏的人缘眼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