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和韩梅梅作为两个符号性人物,是很多80后的集体记忆中比较特殊的存在。
http://p9.pstatp.com/large/24370006163ebb4e207a
不用屈指一算,也晓得自己在“李雷和韩梅梅”的早读声中已然将近二十年。想当年,在山东乡村初中做班主任之时,早上往往需要监督学生“自习”,而英文则是占据第一要紧,所以对“李雷和韩梅梅”等人算是不太熟悉的老熟人。朗文出版集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Li
Lei和Han
Meimei其实并没有太多接触,但是依然有着一定的问答,尤其是在英美加三个老外家庭的衬托下。现在想来,其实当年自己比学生也大不了几岁,也被邀请着作为会话中的一员,也曾经为亲戚家的孩子和学生们购置过磁带和其他教辅材料,那些来自遥远的上世纪末期的回忆中,“李雷和韩梅梅”也是很有趣的回忆。也许,绝大多数人真实的初中岁月,并没有电影中的光鲜亮丽,灰头土脸中的勃发和懵懂中的理想,才更实在,然而我们都很清楚对于记忆大家都有“可能”进行必要的美化。
http://p3.pstatp.com/large/24370006163be3b7c5e2
李雷和韩梅梅,从学习对话中的虚拟人物,成为青春回忆杀的经典IP,显然是语言的特殊功能。是受众以学习者的身份,将虚拟化为实有,不断以各种艺术方式呈现给观众面前,可以说“依言行事”的特例,但又与郭靖、杨过、还珠格格等金庸、琼瑶的人物截然不同。杨永春参与编剧并导演的《李雷和韩梅梅》,将记忆碎片中的老照片、旧磁带、二十年前的阳光重新调色,按下了重启键,观众们纷纷进入对往事中的人物重新打造他们人生的特殊体验之中。当然,韩梅梅的性格在电影中有所改变,从聪慧贤淑的好女孩到聪敏活泼的好女孩,这也适应了时代对于好学生的概念延展。
http://p1.pstatp.com/large/243a000216f312bc16e6
李雷和韩梅梅,在不在一起,当年其实并不在意。自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后,内地青春片的男女主角也并非都能够在一起,这说明我们都接受了2000年以来中国进入加速度的大迁徙的新时代,无论是物质创造还是精神空间,中国人都必须以老外们的八倍速才觉得对得起时代。电影《李雷和韩梅梅》的上半场,略有些小花痴的高中生“韩梅梅”,和《我的少女时代》《六弄咖啡馆》等台式小清新青春片并无本质区别,下半场则迅速进入社会化,为同学募捐、揭发老师的不义行为,脱离了课本的他们也就有个更自由的空间,终究是,与时代共振,各自走天涯。
http://p3.pstatp.com/large/243a000216f400577941
我们以李雷和韩梅梅为题,在共同的青春记忆的名义下,举一反三着时代意义。我们现在看张子枫和张逸杰主演的《李雷和韩梅梅》,当然不是对青春的消费,也不是对记忆的剥削,而是再度审视时间长河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李雷或韩梅梅,在他人的目光中,从小学到高中,再到“不可知的未来”,做更好的自己,更充分的适应我们所处的时代,才是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