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成龙》:成泰燊的六字箴言成就“第一廉吏”

(2017-01-22 00:06:18)

在中国历史上,于成龙似乎成为一种特指,指代一种人格品质,他为官一任两袖清风,可与宋之包拯、明之海瑞相比,康熙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这样的人物经过正史和野史的不断编织,已经远远超离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而成为中国百姓寄托政治清明的一种载体。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央视的开年大戏《于成龙》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单集收视率创造新高达到2.16%。超高的收视成绩,也着实反应了于成龙这一人物所承载的历史品格在今天仍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http://p2.pstatp.com/large/162c0000810d0c78a4b7

塑造类似于成龙这样的角色其实非常难以把握,如果演得太正,很容易会落入俗窠,走向简单的脸谱化,缺乏丰富面向的角色在今天的审美习惯下很难得到观众的共鸣;但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演绎又对演员表演功力的超高要求,同时也掣肘于历史依据的难寻,使得生活化表演也很难能够达到。但是,以《于成龙》来看,成泰燊的表演却完全支撑柱了这个人物形象。他的表演张弛有度、精到老练,丰富立体地呈现了一位有勇有谋、一身正气的知识分子、官吏。可以说,成泰燊的出色表演,为于成龙角色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证。

http://p3.pstatp.com/large/1630000081de32b98786

之所以能够精准把握于成龙的表演法门,说到底还是得益于成泰燊深厚的艺术积淀。成泰燊曾把演员的表演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破、入、出、离、融、化。所谓破、入即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入行者的一般状态,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尚只是浮在表层;出、离已经有所提升,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演员对于角色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尝试去跳脱陈念,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而融、化则是一种较高的表演境界,此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最为自在的阶段,演员和角色已经融为一体。对于成泰燊而言,自1993 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以来,他一直在修炼自己的表演功力,以致于常常都在角色中沉浸过深难以自拔。就像是这次表演于成龙,正是他十几年的修行,才成就了这一为更多年龄层的观众所追捧的角色。

http://p1.pstatp.com/large/15a40000a6ebc221b5aa

作为人物形象的于成龙而言非常值得研究,他一方面非常复杂,从布衣到为官,从乡野到庙堂,他的身份在不断的转换;但是同时他有非常的简单,甚至可以被简化为一个清官的形象。所以如何拿捏去表演显得十分重要。成泰燊为观众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官吏。他不仅是廉洁自律、心系百姓的国家官员,不仅是一个职业性的官僚,也不仅仅是民间想象中的智斗型的能吏,他更成为是一个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具有理想情怀的士人。而把以上所有的社会身份整合在一起的是人物身上的真实。对于真实的表达,在本剧中其实俯拾皆是。本剧开篇与圈占土地斗争时,他对土地之于农民的重要性的深切了解,在他的表情传达上能够直接为观众所接收。成泰燊在表演上先以稳重为基础,而后加入了激情、果敢、智慧等等其他的性格,从而使得人物从内心深入散发出极具有真实感的关切和担当。

http://p3.pstatp.com/large/1630000081df7b2b8f87

泰燊所讲的六字箴言虽然是在说表演,其实也是一种修行而来的对于人生的感悟。参禅修佛的他其实也已经把表演看成了另一种精神世界的追求,他曾说:每塑造一个人物都是一次心灵的修行。在《于成龙》的修行中,他把与角色之间的撞击和交流呈现地异常丰满立体,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观众过往的对于成龙的认识。这样扎实的表演,值得去关注去围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