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互联网为影视行业释放了更大的话语表达与产业发展空间,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普泛化和自媒体特征。科幻题材在 2016
年网络剧市场的“爆款”,证明了“网生代”观众需求侧旺盛的消费期待,科幻剧正是青年亚文化获得市场显影的形态之一,寻找打开科幻剧的路径,其实是尝试用合适的方来接近、了解当前青年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状态,最近热映的网剧《微能力者》正是解读此类文化的绝佳文本。
http://p3.pstatp.com/large/13510003e1115f887de9
《微能力者》主要讲述了一个普通人获得微能力改变既定命运轨迹的故事。所谓微能力,就是不同于超人、孙悟空这样拥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而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异能。通过身份迥异的普通人视角,讲述他们用幸福与恶魔交易获得不同微能力从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作为国内首部“轻科幻脑洞剧”,《微能力者》凭借悬疑感的剧情、烧脑的人物关系、绝美的场景画风,刷新了国产原创网剧的口碑。该剧改编自同名漫画,创作者投网民所好,把镜头对准受众面临的共同问题和生存状态,选取网民感兴趣的热议题材,如都市生活、校园言情类、悬疑科幻类、时空穿越类,等等。除了借由恶魔交易带来的悬念层层推进情节外,更伴有各种科学知识出现,第一集单集就涵盖了动作、悬疑、爱情、穿越等热点话题,能引发群体性情绪共鸣。
http://p1.pstatp.com/large/134e0000a5b8cfae40e0
该剧体现着恶搞与反讽的成分,其实质是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的抵抗与挑战,比如第六集中教授的语重心长与电视台主持人对教授观点的嘲解的强烈对比。恶搞的作品是表达和发表意见的方式,恶搞只是外部形式,其内在承载了该剧创作者和潜在观众的价值观和态度,恶搞在很多时候不是文化的需要,而是文化之外的需要。反讽、网络恶搞文化能够流行正是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大众更需要一些去历史性和无深度性的纯娱乐性的内容,这其实也是网络自制剧深受青年群体喜欢的关键所在,正如《一个慢头引发的血案》当年在网络上一经播出就创下了极离的点击率,并引发了激烈的网络舆论,胡戈正是利用恶搞、反讽的手法。
http://p1.pstatp.com/large/134e0000a5babb2b36d4
叙事结构的碎片化是该剧的一大特点。两小集构成一个完整故事,任一场景中的叙事话语呈现都展现的是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塑造,但是每个故事都通过“微能力”这样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并且每集都会出现同样台词“这个世界没有鬼,但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恶魔”,这样的呈现方式正符合“网生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在演员挑选方面,《微能力者》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花大价钱请明星演员,大部分角色都是由名气不大的演员出演,但他们的颜值高、演技好,把握住了潜在观众的心理需求;在色彩运用方面,该剧展现出来的虚幻真实让广大网友过目不忘。相比于观众看惯了的过去宫廷剧的大红与金黄的基调,该剧参考当下最流行的色彩,以此透露出人物性格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为了迎合年轻受众的心理,非常注重幽默搞笑的喜剧性效果。
http://p3.pstatp.com/large/13520000ba393dca8dca
在人物塑造与题材设计的过程中,该剧平民化气质是非常浓厚的,无论是在剧集的设计上,还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第三个小故事中的小保安角色的设置,运用"小人物"去重构现实的生活场景,同时在作品中透射观众自身的生命体验,实现了对群体的生活的映射,而且在演出的过程中也启用的演员也是生活化气息浓厚的新人,同时,各种小故事的设计也与传统的电视剧中的崇尚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具有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屌丝式”的话语表达和叙事语言,都体现出很强的批判性和抵抗性。(孟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