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战钢锯岭》:真正的勇敢在于秉持信仰

(2016-11-30 19:03:57)

对于梅尔·吉布森来说,《血战钢锯岭》是一次巨大的、坚毅的、具有人格魅力的胜利,如同故事的主角、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导演和角色一样,经历了巨大的人生起伏,最终证明了自己,信仰的伟大胜利和艺术的疯狂魅力。钢锯岭是太平洋战争最后一战,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人生的最后一站,《血战钢锯岭》很可能也是具有高度争议性的电影人梅尔·吉布森的最后一次机会。于今,电影圈和观众发现,他们都证明了自己。《血战钢锯岭》以饱满热忱的眼光,审视了伟大的救助者的故事。拒绝持枪的戴斯蒙德·道斯,在最后一次战争中,独自救下了75个战友,他是一个传奇。

http://p1.pstatp.com/large/127a0002bdfe2915c0bd

《血战钢锯岭》是优秀的传统电影,布局工整,叙事稳定,节奏妥当,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带入戴斯蒙德·道斯的视角非常容易,尤其是他的对立面是残暴的日本兵,后者犹如僵尸一样奔突在炽烈的焦土之上、蛰伏在灰暗的掩体之内。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的戴斯蒙德·道斯,本来不过是一个最为普通的美国人,小时候曾经与哥哥打架斗狠时用过板砖、保护母亲而举枪相向父亲,此后坚定地秉承“不杀人”的戒律。梅尔·吉布森是著名的大嘴巴,话多且不遵从政治上正确的规则,得罪了美国电影圈,从此被好莱坞放逐。《血战钢锯岭》的投资来自中国,二战同盟国在胜利八十周年之后,再次向太平洋对岸的电影英雄伸出了橄榄枝。梅尔·吉布森稳扎稳打的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建立起戴斯蒙德·道斯非同一般的人格,他的初心,便是阳光一般灿烂的爱,对于爱人、家人和袍泽,为此他能不惜生命,但是,他绝对不碰触枪支,即便是在训练之中。因为爱人是护士,他得以阅读了医疗书籍,上战场之后便成了医疗兵。《血战钢锯岭》将美好和残酷、生与死、战争与和平具有强烈对比性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主人公自身的性格之中具有充沛的自洽,但是在他人、体制和“正常的逻辑”甚至军事法庭看来,他的所言所行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悖论”,他的战友和上司、家人,一再发现“他的伟大”在于谦虚而不是傲慢、勇敢而不是莽撞、勇敢的心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逡巡着,只为找到更多的受伤的战友。

http://p3.pstatp.com/large/11fe0006d1e154ba660a

“每个人的信仰都值得尊重,这就是最真实的我们。” 这句台词,打的是从美国到中国太多流水线电影,人设走位飘忽、沉迷于物欲,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哪里有什么信仰,观众也无法真正尊重他们,也难以确认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真实”的。军人的生活,就是战斗,就是在战斗中活着或者死去。梅尔·吉布森的《血战钢锯岭》与史蒂夫·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形成一种对照关系,后者是开篇便是诺曼底登陆,残酷的战争场面从一开始就以正常人类的目光高度平视着一切,过后便是漫长的寻找。而《血战钢锯岭》则完全相反,先是爱情之海波光潋滟,再是新兵蛋子们在军事训练营里的趣事(显然是对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的致敬,区别在于本片是中性的甚至是倾向于善意色彩),然后便是血与火的钢锯岭之战,近年来罕见的硬派战争戏,比吴宇森导演的《太平轮》强悍太多。

http://p3.pstatp.com/large/11fe0006d1e0d0f176c7

美军爬上高耸的悬崖,冲向前方撕鬼子的场面,让中国观众感到情绪激扬。梅尔·吉布森将他对战争和宗教的狂迷在此得以充足的宣泄,血腥、残忍、不回头的战争,在大银幕上咆哮着,无数活生生的小伙子在生与死之间。传主对战争的感情极为微妙,坦然直面战争所带来的的一切,包括死亡与受伤,他能够做的就是在炮火中奋力拯救出每一个受伤的战友,他凭借本能躲藏,运气好到爆棚,通过自制的“胸罩式绳索”将他们放下悬崖。最终,他从炼狱中从天而降,现实中的戴斯蒙德·道斯也在片尾出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主旋律故事又不勉强,暴力美学、肉体受难与宗教信仰缝合的恰如其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