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时间好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存在,木心说“从前慢”,现在我们都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于是“当你老了”的唏嘘在我们年轻的生活中蔓延开来。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哈金的短篇小说《养老计划》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聚焦这个老龄的社会,讲述了家人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来一位保姆照料他的起居,但老人却时常把保姆当成自己已经过世的妻子的故事。
http://p1.pstatp.com/large/11140005effeeb4bba12
《盛先生的花儿》是由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剧情片,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毕业作品。由谢飞担任监制、朱员成执导,颜丙燕、王德顺、艾丽娅领衔主演。《盛先生的花儿》在今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中收获颇丰,一举斩获了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新人导演、女主角、女配角四项大奖,本版诸多作者担任评委。
http://p3.pstatp.com/large/10690007cc576ffcc380
文艺片往往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上下功夫,试图走进每个角色和观众的内心深处,让你一层层剥开保护膜来面对自己。《盛先生的花儿》把原著小说的美国唐人街搬到了市井气更浓郁的北京,但把原小说里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也拍了进来,故事中王德胜饰演的患老年痴呆的老人,颜丙燕饰演的陕西来京务工的外来人员棉花,还有艾丽娅饰演的刀子嘴豆腐心的中年女人盛琴,父女关系、雇佣关系、婚姻关系等等一切社会关系都变得模糊不清、非常可疑。
http://p1.pstatp.com/large/110f00001293b533da46
盛先生怀念自己过世多年的妻子,棉花把老年痴呆的盛先生看成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多年未育对孩子格外期待,盛琴在家被丈夫冷落、被儿子指责,对所有关系也愈发不信任了。每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不可说的往事和家事,在新的关系中表现出带着面具的身份,扮演一个强势的纯净的角色。影片在很多情节的安排上对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索。电影中,女儿盛琴对父亲尽力照顾,生活上无微不至,却仍然觉得与他渐行渐远,情感沟通的缺失让世上最为亲密的关系而显得陌生。
http://p3.pstatp.com/large/110f00001292593bd1f5
近年来养老题材的文艺影片有很多,颜丙燕和王德顺合作过的《飞越老人院》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品,但《盛先生的花儿》首次在银幕上正面老年人性意识问题影片对独居老人的性意识方面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通过独居老人洗澡、睡觉、吃饭等这些生活中的细微情节展现出来。盛先生错当成自己去世多年的妻子,常常爬上棉花的床,这令棉花十分难堪,也盛琴对她充满怀疑与戒备。这些细节让人看完不禁深思,究竟如何做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尊重。“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不该是一句口号和愿景,而应该真正得到践行和尊重。
http://p3.pstatp.com/large/110d0006ec3d8096b8da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即将成为全社会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每个人都会老,老人会越来越多,现在学会如何对待老人,才能教给下一代如何对待自己,当我们老了,如何是好呢?
http://p9.pstatp.com/large/10690007cc5872e175dc
《盛先生的花儿》不仅聚焦老龄化、老年痴呆这样的社会现象和病症,更在很多情节的安排上对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探索。“常回家看看”入法正是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最佳注脚,父母生我们、养我们、爱我们、教我们,当父母老了,我们仅仅是物质的赡养怎么算得了回报呢。棉花最后选择留着孩子,或许是电影留给我们最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