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月15日,北京光景映画电影有限公司在京举行“光景映画千日原创电影发布会”。蛰伏数年的董事长黄炜哲表示,希望公司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中的一只“小而美”、“慢工出细活”、勤恳踏实的独角兽。黄炜哲的演讲,很是动情,回顾了和电影的缘分、与编剧及合作伙伴的交往,电影便是他的生命,《当幸福来敲门》带给他的触动,这位29岁便登上《商业周刊》封面的财富拥有者,现在转向精神财富创造,计划为中国电影的好故事做推手。银泰中心发布会现场公布了六部原创电影的计划,剧本全部已经孵化完成,很明显,来自台湾的黄炜哲与来自香港的公司总顾问、《无间道》出品人庄澄的合作,以推动编剧原创作品为本,可以说是抓住了电影的核心。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中国分会版权委员会主任、曾代理南派三叔案件的律师王军担任联合制片人,也明白无误的宣示,光景映画尊重知识产权,会保障编剧及其剧本的合法权益。从剧本出发向前进,这才是回到中国电影的正道。
http://p9.pstatp.com/large/102000017271f0be3228
过去十来年,内地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生产基地,以IP、资本、大数据、小鲜肉等等为生产要素,即使实现了电影票房的突飞猛进,然而口碑多数不佳,导致中国电影观众抱着非常复杂的心情来观看电影,甚至进电影院之前便做好了心理建设。光景映画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光景映画公布的六个项目,分别是黄英(《杀破狼2》编剧)计划、张志光(《新少林寺》《荒村公寓》编剧)计划、陈淑贤(《桃姐》《童梦奇缘》编剧)计划、刘浩良(《冲锋车》导演、编剧)计划、宋林国(青年新锐导演)计划、王湛(青年新锐导演)计划。显而易见,这些电影基本上是香港编剧为主导。以编剧为本,算是回到了内地和香港电影传统。香港电影金像奖至今,首先公布的奖项,要么是最佳新人,要么是最佳编剧。而在内地电影商业化之前,编剧是内地电影字幕上最重要的位置,要排在导演之前。2020年前,中国电影票房应该能超过北美票房,当然需要无数的好电影才能共襄盛举。2016年《美人鱼》之后,绝大多数电影票房与口碑慢慢成正比,这当然是好事,也是拨乱反正的良机。
http://p3.pstatp.com/large/102300017383bd07146d
故事,是一部商业电影存在的理由。好故事,是中国最为缺乏的。即使《故事》的作者、美国最为著名的编剧导师和剧本医生罗伯特·麦基来中国几次,只要中国电影公司的话事人不静下心来做项目,绝大多数电影依然会不走心。所谓光景,来自于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诗,就是极好的电影意境。好故事,必须耐得住光景,要在时间中打磨。以21世纪的好电影为例,《无间道》、《寒战》、《卧虎藏龙》、《疯狂的石头》、《心迷宫》等等,都是剧本极其扎实,项目在开机之前,便已经有了。这些电影都是有关人、时间和社会之间的脉动。电影是讲人的故事,通过镜头中的光影来叙说时间和人生的奥妙。光景映画千日新,日日新,苟日新,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