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早在19世纪,黑格尔就曾经预言现代社会是从整体上是不利于艺术的,他甚至悲观地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将会走向终结。尽管艺术在当下的现实并没有像他所预计的那样终结,但却无可争议的从中心滑向边缘。而且,由于商业资本的迅速发展,艺术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资本的产物,正如鲍德里亚所揭示的那样,在消费时代所有的一切都服从商品的消费逻辑,艺术品与杂货店里的食物、土特产并无区别。
http://p1.pstatp.com/large/e4f0007b74d33304fff
然而,现实社会的铁律是一回事,艺术家个人的选择是另一回事。即使前面是悬崖绝壁依然有真正的勇士在奋力前行,虽然资本以其强大的支配力形成让人心惧的消费机制,但仍然有艺术家在坚持个体的自律。由何瑞博执导、四月担任制片人、罗蓝山、王昊辰、皮逸嘉等主演的青春电影《深流不息》即是这样一出关于资本横行年代里艺术家坚持自我的故事。我们无法选择时代的整体氛围,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坚持艺术的个性固然困难,但唯有个性的艺术才可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http://p3.pstatp.com/large/e91000042215ef33e4d
《深流不息》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但正因如此才更让我们看到艺术在当下的艰难现实。现代教育制度已经成为整个文化生产的一部分,从最初的教育开始就秉承着中规中矩的理念,然而艺术恰恰是要突破既有的规范,教育的要求与艺术的本性在此是充满矛盾的。阿深(罗蓝山)与阿文(王昊辰)具有绘画天赋,但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却被认为是不守规矩的捣乱学生。现代教育体制不需要艺术的独特性,它需要能严格按照之前的标准执行下去成为规范化零件。
http://p3.pstatp.com/large/e4b0003cc34ba205a27
离开家乡是阿深与阿文追求艺术独立的开始,然而在新的环境下他们仍然是商业体制里的另类。胖老板(杨强)给了他们第一份工作,但他所需要的不是艺术家而是能够生产艺术品的画匠,只要这些东西能给他带来利润,能糊弄不懂艺术的老板们掏钱即可。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当代悲哀,它们拒绝向商业价值低头,然而能给予他们肯定的却只有不懂艺术的老板们。阿文选择低头是一种现实的无奈,或许也是多数人的选择,在面包和艺术不可兼得的时候前者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http://p3.pstatp.com/large/e500004d1eb009fb7bf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春都需要屈从于生存的需要,青春最大的特征就是能不顾现实地逻辑我行我素。阿深拒绝成为工厂作坊里的艺术制造工人,宁可成为流浪者住进公共厕所也要坚持自己的个性。在一个能够追梦的年龄里坚持自己的梦想需要勇气,但却是艺术走向自我的开端。从流浪者的眼光里,阿深能看到更多的现实,跋扈的城管、邋遢的乞讨者、从充满魅力的女孩沦落为小姐的外来打工者,这些人共同构成了现实中艺术的源泉。
http://p9.pstatp.com/large/e4b0003cc350791b429
阿深的漫画最终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可,这段流浪的经历是重要的人生体验。在公共厕所里借助时断时续的灯光,他完成了对艺术的真实理解。事实上,当阿深重新回到电脑前静静思考时反而没有感觉的现实也说明,艺术的经历来自对生命的真切体悟。当然,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即使阿深完成了自己的艺术自立,但最终仍然需要获得商业资本的支撑,阿文的有形无形帮助姑且不论,最终阿深获得成功仍然要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以及媒介背后的推手们,这或许是当代艺术无法摆脱的命运困境。然而,不管怎么说,面对商业资本的压力,阿深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演绎了一出青春无忌的故事,他用桀骜不驯的姿态展示了艺术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