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是一种生存态度

(2015-01-08 03:32:48)

曾经有那么几年,喜欢谈几乎野狐禅。那个时候,少年不经事,偶然间闯进禅的世界,虽然是二三手的禅,但依然读得很是入迷。按照接触的早晚,从张中行、南怀瑾、葛兆光到胡适,也曾经是无师自不通的研修,既无对手也无知音,凭空向隅而谭。到如今,那些公案、机锋、转语、证悟、修行等等,尽然在驳杂凡尘的现实中如同毛玻璃后的美女,看山不是山看水也是水,但记得禅是一种生存态度,冥想中的生命智慧,消极自由在积极人生中的孤独一味药,人类文明已经进化到地球村,这一味药并非仅且仅有的唯一,而是大千婆娑世界的一朵祥云。梦参老和尚说,“禅”在佛门中即是“无言教诲”——离开语言,也离开文字。20世纪西方学术界,最大的收获便是对语言学的求索,语词便是权力,通过语言和媒介,系统发挥权力的威严。这是与东方的混沌哲学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又陷入语词的深渊之中。目前,很明显又回到胡乱看书不求甚解、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阶段。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出函谷关,本无心留下任何文字,按照鲁迅的说法,因为吃了人家的东西,只好留下三千言《道德经》。那些文字所形容的是老子的思想,但又恍兮惚兮不能全然包括,老子的书和老子的吟诵、对大化的诗化思辨,彼此都难以覆盖。佛教自印度经中亚而来东土,在中国化过程中,大唐的善男信女发生出禅。

 

中古时期,佛教东渐,在语言、词汇、思想等诸多方面影响华夏,特别是达摩来华之后,禅宗成为大派,五祖弘忍门下再分为三派,以南宗禅六祖慧能为唐朝中期之后最著名,但在安史之乱前北宗禅神秀也是蔚为大观,而法如则被遮蔽。慧能及师兄弟最大的分野,在于他认为人心就是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所以只要能回到佛心,就可以放下解脱。这种顿悟之说,与北宗禅的漫长艰苦的修为过程,形成极鲜明的对比。再加上六祖的不落言诠,并不需要修炼者太多的知识储备,只要有心,便可实现。六祖弟子菏泽神会,经过与北宗禅的辩论,最终确立了南宗禅的领先地位。对于当下普通人来说,文法与正理都难以掌握,可能更想问禅师的是,“过去的我有错误,我能改过吗?改过后他人能接受我吗?我是否能够坦然自若的改过即可迎接新生”这个人生三问,大约可以《五灯会元》里著名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公案类比。那些过去的错误,如灰尘和黑云一般,将内心的镜子玷污,但还有法,只要人心回到佛性,清净便会呈现出真相。要学会放下,品尝普通、从容但真实的生活,正如柳宗元所说“心镜本洞如,鸟飞无踪迹”。所以说,放下屠刀,不只是行为,更是放下执著心、心灵的觉悟,这是谜面极致的禅意。答案,也许可以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话作解:人即是目的。康德又说,一切知识都是我们用先天的理性法则去统摄经验材料而构成的,两方面缺一不可,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很好地调和这两方面,但基本的思路是对的,理性和经验不可偏废,以东方式的青年问禅师的方法论,一切知识都可以转圜为禅的表象,不过那样绝对会走火入魔,寻常世界也变形到彼此不识的程度。

 

我们平凡人的禅意又能是什么?大道至简,自然天成,不必强作强人,爱在身边小事,花花草草稚童哭闹,荣枯成长都是禅境。当然,具体而微到小宇宙,则悠远发微。闲来无事,去了解人和宇宙、社会的互动关系,绝对是相当有必要的思想操练。孟子曰“万物皆备与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对我来说,已经是至刚。庄子曰“通天下一气耳”,“人之生,气之象也”,与我而言是至达。老孟庄等人的这些名言,在我看来都是人生而存在于人间世的生存态度,是禅之前的禅。人类的智慧如东流水一般,汇聚向前,如今的禅,不必拘束于经典阐述,但求顿悟一二三,人生的意义如舞台,无论是出将入相还是跑龙套,很像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诸葛亮的人生体悟杂糅,道在何处,月明、星稀、蝉鸣,小桥、流水、人家,过程本身便是,静止或者运动,观察便已影响,思考便是答案,道场无形,伟大的诗人T.S.艾略特:“对于我们,永远只有努力去尝试,其他一切都不关我们的事。”我们所有的自由,在不影响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无所不可,本心之美,勿论因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