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发》:华尔街的战争
(2014-01-19 00:23:29)《一触即发》将恐怖主义的战火点燃到华尔街,不仅展现了反恐影片中较少涉及的经济战,也在铺排一场实打实的火药爆破。而片中的特工杰克·莱恩也由此重归大银幕,《星际迷航》里的帅哥克里斯·派恩接过哈里森·福特、本·阿弗莱克等前辈们的衣钵,重新赋予这个比肩007和伯恩的知识性特工以新的内涵。
电影里正反两派被符号化为美俄,由此反映了“莱恩之父”反恐惊悚小说家汤姆·克兰西的谋篇架构,他非常善于用美苏/俄的对抗模式剖解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来自俄罗斯的恐怖分子的疯狂设想,反映了地缘政治中经济博弈的重要性,同时也凸显了后911时期新的恐怖主义形式。当政治和军事在电影题材表现上越发密集时,故事创作也在要求新元素的注入,尤其是与现实世界相呼应的元素。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经济形象正是一种题材表现上的新元素,同时也因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而更显其恐怖感。
在经济博弈的背景中,很难想象007和伯恩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而正是如此,影片所设计的有着博士学位的特工杰克·莱恩才具有其故事层面上的合法性。对于这一人物,影片并没有将之放入神坛,初次杀人后发抖的手,暴露了其内心的恐惧,也由此菜鸟形象形成了其作为特工最初的性格基础。之后情节的发展,无论是智盗机密数据,还是华尔街大追逐无一不在为人物的成熟多加一捆柴。有必要提及智盗机密数据的情节,作为影片中吃重的重要段落,它折射出影片意欲由此整合新老特工片的野心,此处有高科技的辅助,但是并不以此为主角,而是强调莱恩的以身试险以及团队的配合,佯装粗鲁、空空妙手均成为特工的手段,这一点与阿汤哥在《碟中谍:幽灵协议》中的尝试不谋而合。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英雄背后都有个神一般的女人,女神的任务降在凯拉·奈特莉身上。作为特工的女人,奈特莉其实引领了莱恩的性格成长,倘若不是她在莫斯科的出现,我们的英雄或许还不曾摆脱杀人的最初恐惧。两人夫妻档搭配设计大反派的桥段显示了台词设计上的老道,表面的互相嫌弃,内心中汹涌着暧昧与调情。而她的出现也一改以往间谍片中同质化的女性形象,即要么蛇蝎美人,要么铮铮女汉子。奈特莉有效地参与了叙事,也为影片的硬质地平添了温柔,算得上是成功的调剂品。
片中反派由导演肯尼思·布拉纳亲自担纲,其人物背景设计为俄国富翁,金钱与政治的勾结让故事更加复杂,也为人物最终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对于这一反面人物,影片在不遗余力表现其冷酷性、残忍性的同时,也将之放置于家国荣誉的巨大想象中,从这一角度来看,他在华尔街挑起的战争内在的含有莫大悲剧,尤其是他将亲身儿子推向战场的设计,更让人物身上裹挟了悲剧光环,犹如拿破仑之于滑铁卢。当然,就其行为而言,其恐怖程度不亚于影片开始时出现的浓烟滚滚的双子楼。
影片在场面设计上同样火爆,不过这些元素的展示是在莱恩缜密的分析能力和果敢的行动能力的基础上,这让人物更加具有魅力。与影片开始那位白领打扮的上班族相比,特工莱恩似乎判若两人,强烈的对比为观众提供了认同想象,试想,谁人不愿在碌碌的工作之余去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