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亡诗社》:我们能否抓住每一天

(2013-10-29 13:08:54)

  《死亡诗社》:我们能否抓住每一天

 

  导演:彼得·威尔

  编剧:T·舒尔曼

  演出:主要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罗伯特·希·雷奥纳德/埃森·霍克 

 

  OhCaptainMy Captain

 

  彼得·威尔似乎是一个解构老顽童,他总是提醒我们的世界存在着根本性的欺骗,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是在被动地沿着惯性前进,个性在成长中磨损,人性在体制内压抑,操纵我们的是僵硬呆板的看得见的规章和看不见的风气,因此绝对有必要进行整体的反思,那么最有效的自然是从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激情、真诚与自由的诗歌教育。

  诗歌是语言的精灵,是每个民族语言的最精制和最脆弱的展现,是最能刺激青春活力和打破传统教条的武器,但诗歌又如同精灵般难以捕捉,一旦你选择了纯粹的诗歌,那么就是将自己完全交付给灵感女神,因为诗歌、浪漫、爱和美是同一体的,加入“死亡诗社”意味着把自己抵押给它,真正的会员资格要求用一生时间作为实习期,所以说这一组织的人事实上可以把自己看作死人,只有到死才能完成的诗人资格。

  这不是惩罚自己,这是在寻求人类真正的理性和感性的交融,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抒发对灵魂的访问,宣泄对命运的质疑,歌唱爱情赞颂友谊守护独立思考的珍贵,在猛然间触摸到文字的神奇,爱情的美妙,戏剧人生的升华,但是他们致命的弱点也就赤裸裸的走上前台,哗众取宠,忘乎所以,家长和学校,凡人和社会都不允许他们在近乎失控的轨道上自行滑翔,在我看来这和他们的底蕴有关。他们在中学期间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乍然“换一个角度去观察世界”,同时取得了使用暴力和释放性欲的自由,身心健康又没有经历过风波的历练,他们对文学的压力和对外间的反抗,既执著坚持又力不从心,他们的昆廷老师是他们的引领者,就像但丁被维吉尔引导一样,当尼尔选择用自杀来反抗父亲的粗暴干涉之后,我知道一切将会改变。

  我们能否抓住每一天,到如今我们还在问--我个人的答案是,作为一个班集体不可能用一起考激情和想象来达到自己的灵魂明净,从根本上讲大抵还是个体的行为--心理健全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否则必定是场悲剧。

 

  本片的细节丰富而真实,多富有象征或预示,在此不一一细说。本人目前仍然在教学第一线,因此上面的文字有自己的一些体验。我避免自己使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达感受,当然也有必要说明自己并不曾真正体会有关的宗教隐喻,不过我通读过梭罗、惠特曼、雪莱等电影中提及的诗人作家的作品。

 

  云飞扬2046于晟文堂工作室@春光映社,200366230123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