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狐》:《聊斋》改编的美学价值与死亡突变

(2013-09-30 10:36:39)

或许蒲松龄本人也未必想到的,当初一部闲暇之作会在几百年之后仍然拥有如此魅力,围绕它改变的电视电影一直源源不断。远的且不说,单这两年来随着玄幻作品的流行,围绕《聊斋志异》改编的电影就有《画皮》《画壁》《新倩女幽魂》等一系列作品。在一个众神隐退的时候,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更需要传奇,这是让公众摆脱日常平庸状态的一种方式。因而,《聊斋志异》中所描述的众多花妖狐鬼的故事对现代人别具诱惑力,至少它能暂时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无聊与刻板中解脱出来。

 

由牛朝阳编剧、导演,钟欣桐、张智霖主演的《白狐》是这种传奇心理的再一次银幕投射。相对于前辈作品来说,这一次3D全新制作让我们更深入地编织出自己的梦幻世界。其实,无论是《画皮》《画壁》还是如今的《白狐》,其中一成不变的主题就是爱情。所谓心外无象,一切玄幻其实也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某种幻相,而人妖相恋的主题被反复诠释的实质也只是在于我们对于当下时代的爱情的某种质疑与不满。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法在爱情上给了个体充分的选择权与自由度,但是这种选择权也恰恰反映出爱情本身的脆弱。这种随时可能受伤的爱情让人们呼唤那种刻骨铭心的依恋与心心相应的感觉,幻想世界里人与妖的异质性因爱情而被克服,即使粉身碎骨最终也会证明爱的永恒,而这恰恰与现实中的爱情相对立。或许,《白狐》中狐妖红莲(陈哈妮)与海蝠王(高虎)的恋情更像是现实中存在的男女之爱,每一段爱情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十六年的时间足以让人移情别恋。

 

追求唯美的爱情,是《白狐》等《聊斋》系列电影的基本美学倾向,而玄幻题材使画面的展示具有了广阔的空间。它可以表现优美的仙境,也可以展示各种神通的对决,这为当下的新科技提供了充足的用武之地。将唯美与暴力融合在一起,是玄幻电影的基本风格。《白狐》中一方面是狐仙谷四季如春的仙境,十位美女们在其中任意嬉戏游玩;另一方面则是海蝠王与狐仙的交锋,各种惨烈、血腥、恐怖的场面不断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这种唯美与暴力交织的美学风格是玄幻电影的主题,也构成了《白狐》的基本画面元素。相较以前的2D制作,《白狐》的3D投放使得观众体验虚幻世界时更加形象逼真,或者说这是对幻境的一次深度体验。

 

当然,相对于之前的作品,《白狐》还是有所突破,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以华语电影中少见的干脆死亡来结撰故事。一般而言,华语电影受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影响,总是习惯于在各种平衡被打破之后再恢复平衡。然而牛朝阳是个偏重悲剧的导演,早在《半夜不要照镜子》中他就说过习惯让其中的角色死亡。《白狐》同样延续了这种审美风格,它没有重现新的和谐,很干脆地让众狐女都魂归太虚。这种死亡的突变可以说是在传统审美风尚的基础上的变异,也让我们看到《白狐》所蕴含的新的审美元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