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青春》:以开放的结构阐释青春与成长的历程

(2013-05-09 20:59:58)

在这个五一小长假期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延续了其开局火爆的状态,接连斩获高票房,一举压制中外各路诸侯,成为五一期间最大的赢家。这部由李樯编剧、根据辛夷坞原著改编,赵薇执导,汇集了韩庚、杨子珊、赵又廷、江疏影等人气新星的剧作从尚未登场就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自426日上映以来更是成为当下娱乐界的热点话题,吸引了无数影迷前去观看。

 

 

事实上,《致青春》之所以具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一开始固然有赵薇在国内影迷中超级人气影响的作用,然而在经历了一周的放映之后,推动更多观众走进影院观影就不只是人气的问题,而是影片自身的质量所决定的。《致青春》显然触动了当下青年人心中那段最隐秘也最珍视的情感历程,或者说它所展示的正是当下青年人的人生历程与内心世界。

 

 

就电影的结构方式来看,它所采用的是一种开放性结构,相较于特别偏重于故事的完整性的电影模式来说,《致青春》尽管也将所叙述的故事及人物结局交待的特别清楚,但这种交待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将会有更多的元素进入到各自的故事中,当然这后来就是与青春、成长相异的另外主题了。

 

 

因而,就历时性而言,《致青春》始自郑薇(杨子珊)的高中时代,结于其工作之后,但却没有完全终结故事本身,尽管青葱的大学岁月与年少轻狂的激情已经随风而去,但是人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只是自我路上的第一站,后面还有无数的风景与波折伴随而来,以后还会经历结婚生子,照顾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与无聊。

 

 

就此而言,《致青春》中所展示的那份年轻时代的热恋恰恰是最能触动人们心怀的元素,它预示着一种过后永远无法追回的美好。正因为年轻,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来编织自己的梦想,有足够的动力来体验这份属于个体自我的梦想。或许青春就是一次错误,只是这个错误太过于美好,让人不得不犯。而路过青春之后的岁月,就是青春自身的延续,哪怕走到路的尽头时发现已经忘了出发时的誓言。

 

 

对于郑薇来说,无论是林静(韩庚)还是陈孝正(赵又廷)都只是自己青春影子的投射。她所爱的不是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尽管这一场发生在青春的爱恋刻骨铭心,但事实上她所真正爱的是青春自身,是青春给每一个个体的权利。

 

 

从横向的共时性来看,《致青春》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围绕郑薇周围汇集了阮莞(江疏影)、朱小北(刘雅瑟)、黎维娟(张瑶)等舍友,以及许开阳(郑恺)、张天然(包贝尔)、曾酼(王嘉佳)等众多同学。或许,这个序列还可以继续延伸,如赵世永(黄明)、施洁(佟丽娅)等以这样那样的关系进入到镜头中来。

 

 

这是关于当下青春的最直白的叙述,因而,甚至我们可以将那些人物关系进一扩展,一直扩展到我们自身的生活中。而对于每一个青年人来说,这种叙述只是出于镜头集中的需要,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是自身生活的主角,同时也是他人生活的配角。所以,如果镜头需要,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许开阳、黎维娟、阮莞各自在自己的爱情里担当主角,也有看到你、我、他,以及我们周围的人在出演自己的爱情。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致青春》的结构也是开放式的,它一直延伸到生活深处。

 

 

如果没有历时性的开放式结构就无法看到青春的深度与热情,如果没有共时性的开放式结构就无法看到青春的广度与绵延,而《致青春》的成功就在于恰如其份地平衡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奉献了一曲经典的青春之歌。(发于《贵阳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