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在希区柯克的澄清之外
(2013-04-23 23:52:19)
标签:
娱乐 |
“澄清、澄清、澄清”希区柯克说,“对悬念不能有模糊的认识。”毫无疑问,希区柯克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悬念大师,悬念是他最伟大的贡献。在我看来,在他之前,悬念可能是电影的意义,也可以是电影的主题,但从他开始悬念成为电影的方法。
希区柯克对电影的控制力是非常著名的,甚至于连每一个细节都在他的掌握之下,在本片中最著名的一处画面显然是他得意之构思,试图逃避的玛丽安被杀死后倒在浴池里,冲走血浆的水流旋转不停,最后忽然间变幻成凝滞的眼睛,死去的眼睛等待着。她本来是一个小职员,因为偶然的贪欲侵吞了四万元巨款(想想那是什么年代!)私逃,我们已经被她所吸引,她终于能和男友会合了,当她在浴池里舒畅而略带色情地淋浴时,作为男性视角的观众,难以想象她会被无来由地杀害,虽然我们承认她违背了道德,但那会是另一种惩罚,法律的惩罚或当事人的私下和解。
希区柯克将一个逃亡故事拽离了主路线,我们以为接下来应该是破案,于是私家侦探出现了,我们可以看到他快要接近案件的真相了,然而他也被汽车旅馆店主贝滋的母亲杀害,终于她的男友和姐姐都出现在事发现场。在此之前,电影是以线性的叙事发生,观众始终被希区柯克欺骗着,我们的疑问随着他给出的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和暗杀去猜测,掠夺钱财、同性嫉妒、刻意掩饰、杀戮惯性,原来都不是,罪孽的深层原因还是只能由佛洛伊德来解释,母亲的背叛和无耻使其难以面对阴冷的现实,杀母又是他无从接受的事实,他将母亲装进心的深处,从对话开始,到设身处地,母亲占据了他的一半,最后是全部,一切的恨和怨都从那颗变态的心出发,我们和剧中人听到了的对话只不过是他的自问自答。如果不是有如此的题目,或许我们期待的并不是这样的电影。我们抱了偷窥的预期,想看一看冒险主义的女子历险,甚至于差点儿就达成心愿了,她在赤裸裸地憧憬。
如果希区柯克的目的是引起“恐惧和怜悯”,那么显然他总是很成功。在本片中,偏僻和闭塞的环境,贝滋幼年丧父,促使其恋母情结的极度加强,心事连绵不绝的冲突,爱与恨的纠缠不清,导致少年的精神挫折,抵抗的结果是吞噬母亲的肉体,然后通过自己再生,他保留了母亲的躯壳,自己也只剩下了行动的躯壳,冲动和压抑的敏感同时集于一体,不稳定和不确定是他为人处事的特点,持续的杀害和掩饰是他对自己的保护,是对母亲指责的反应,他没有了客观的确认,陷入主观臆想的困境,成为邪恶的一个人的战争,除了被制服,不存在丝毫妥协的余地。因果之间有太多的牺牲品,必须在否定中终结。他的狂乱并不是性别倒错,于是没有在他清醒时也没有忏悔,极端的自我是个封闭的世界,利己是第一位的选择。
在希区柯克的澄清之外,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正如本片结束了,没有人成功,没有人欣慰。有答案,还不如没有,我知道,不能从道德方面去评说希区柯克的电影,但我会想如果我当时在场,我会怎样,我有无幸运逃脱,答案自然是天意,这才是真正的惊竦。(写于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