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杀令》:战争无法取代信仰
(2013-03-29 15:05:34)由于成吉思汗的赫赫威名,即使是西方人对这个题材也有足够的兴趣。或许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强势人物,成吉思汗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进程,这对于历来就崇尚强者与英雄的西方人来说,更是膜拜的对象。成吉思汗的强者形象,不用赘述,他为什么就被一个老道士说服,从而发出止杀令呢?《止杀令》就是告诉观众,再强悍的人也有内心柔弱的时刻,战争无法取代信仰,即使横扫天下。
本片主要戏剧冲突都在“止杀令”这个环节上,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成吉思汗与丘道长的对峙,都拍得很有质感。历史片的局限就在于此,不能以演义或传奇等方式去烘托主题。焦虑中的成吉思汗,听说“神仙”丘处机已经300多岁了,有长生不老之术时,他立即差人带着圣旨去请。一个以前战无不胜、从不畏惧死亡的“战神”如今却如同历代帝王一样不能免俗,幻想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止杀令》不是那种人们常说的古装大片,抱着娱乐态度观赏本片的观众会失望。而从历史的角度,本片却是一部讲史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普及片,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戈壁荒漠的镜头美观,主题深刻,川井宪次的音乐大气磅礴,悯天下苍生道家情怀浓重。而且本片中也有野店遇袭和大规模的工程战役等场面和打斗戏,最终《止杀令》呈现出来的则是既打算严格追求史实态度又想着兼带商业因素的混合体。这句话非贬非褒,只是在说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环境就是这样。
全真道长丘处机,秉承道家“好生恶杀”的一贯宗旨,更难得的是其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精神。例如他亲为文登百姓们祈雨求福;为保全天下苍生,毅然决然地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历经3万多里艰辛路程前去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在西去觐见的路途上他不忍死者暴露荒野,以死抗争要求士兵掩埋尸体;受到盗民打劫却又为他们求情,释放他们;把自己的口粮全部分给路遇的难民,自己却差点饿死。丘处机为何拒绝了宋、金的邀请而响应了成吉思汗呢?《道藏》中仅以“审时度势,唯应太祖之请”概括,可见丘处机在当时的眼光,以够长远,能看到金、宋大势已去。这是电影中所涉及到的一个问题。
赵有亮饰演的丘处机仙风道骨,有着多重文明的包裹,他本来也是试图做到三教合一的思想构架。图们饰演的成吉思汗恩威并重、简单直接的智慧看穿现象直抵本质。除去主角之外,都体现在一干配角身上,比如余少群和李小冉饰演的角色,其中前者的是有历史原型的,也就是西行时死去的徒弟赵九谷,这个角色体现的是丘处机的主张的孝道思想。而李小冉是演的契丹妻子与中村英雄饰演武士,万里相会的情节是为加深时代背景,这二位在片中,尤其是后半段对剧情的烘托起了很大的作用。
《止杀令》提醒我们战争代价之沉重,反战与呼吁和平,少杀、慎杀、不杀这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普世价值观。在今天东亚、东南亚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发于《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