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线虫入侵》:东方式灾难初体验

(2012-12-11 00:38:26)
标签:

铁线虫入侵

灾难片

娱乐

分类: 剑走偏锋

 

作为类型片的灾难电影,其本身便是工业文明与艺术形式集合下的产物,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激发观众的好奇,进而投射灾难片中所隐藏的精神警示。不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导致了该类型影片过多的消费视觉奇观,致使灾难片走向了假大空的创作窠臼。对于灾难类型片而言,人性之问以及情感慰藉才是其救赎之道。作为韩国首部感染灾难片,《铁线虫入侵》以其东方式的审美体验诠释了灾难影片的创新途径。

 

 

 

虽然是以铁线虫为噱头的感染类灾难片,但是影片并没有大玩各种基因、变种概念,而是直入主题,将灾难引向对人性的拷问和关注。《铁线虫入侵》用相当的篇幅揭露了膨胀的人类欲望,直指人对于金钱的贪欲,同时暴露了灾难面前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以制药企业利益熏心,制造危机以谋私利,这种非人性的牟利方式令人发指,却也不得不使我们反观自身,思考经济主导下人性的危机,思考如何在一个商业社会中约束自我对金钱的欲望。同时,影片还将批判的视角引向了权力机关的处事机制,官僚作风之下,对灾难的处理方式变得简单、粗暴,毫无协商性。活体实验、粗暴地隔离受感染者等手段均是一套制度之于个体的人性化的对待方式,一切以强力为支撑。面对灾难,官僚作风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永远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一切方式都以遏制灾难为借口,但是将个体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必须要首先予以保证的。当患病者与家人隔离开,甚至所有的通讯工具被强制没收后,自生自灭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可以说,影片借助人为灾难将官、民、商等势力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并有效地暴露了三者各自存在的负面因素。

 

 

每一部灾难片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拯救的过程,只不过影片中的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身上体现着被救赎和自我救赎的双重特性,而这种情感延伸到电影观众之中,同样产生了救赎的不同意义。影片最终以大团圆为结局,这是对家庭情感的一种弥合,也是符合观众审美期待的一种常规的操作方式。但是,面对人类的自我欲望,影片还是给与了莫大的怀疑,结尾一具浮尸,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影片映射了某些社会现象,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在利益面前早已丧失道德,甚至是人性,他们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毒瘤和寄生虫。

 

 

影片诸多细节以小见大处理的很精妙精彩,同样影片所蕴含的一些道理和潜台词也表现的令人满意,其中也很容易能令观众产生共鸣之处。导演巧妙的设置了一个旅游区的老汉(类似于村长的角色,通过他悔恨的泪水和专属知情不报的事情起源,让我们看到了人类贪心不足引发的悲剧。当然最大的贪心还是道貌岸然的药材负责人,他才是大发国难财的黑心强盗,用总理的话就是“连寄生虫都不如的混蛋”。同样映射官僚主义的潜台词,导演在紧凑的剧情中也不忘表达。比如女研究员和上司就感染者的两次争论,一次是女研究员激烈的反对上司用感染者实验是否可以通过某种驱虫药治疗铁线虫感染。第二次是建议应该隔离感染者。虽然是简短的两次争执,但让观众看到了危机时刻某些官员的做法,灾难面前生物危机当下,一句“反正都要死”直接戳中了每个观众的心。

 

 

浮尸泛起的画面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震撼,也带来了思考。灾难景象地呈现,是对人类妄自发展下去的明天的写照。家庭为主导的叙事模式、灾难应对机制等情节设置,使得《铁线虫入侵》提供了一种东方式的灾难表现方式,影片让我们经济利益所膨胀的人欲,也呈现出了家庭情感的伟力,而后者,将是东方灾难类型电影最具标示性的表现方式。不过,说到华语电影的灾难片,则就只有以迎战现实中的自然灾害为主,且主要是狂风、暴雨、地震、风沙为主要对手,则基本上是主旋律操作模式,很少要超出报告文学和英雄模范人物专题宣讲范围,对于观众而言吸引力并不大,最主要的是电影属性不高。(删节版发于《生活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