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断奶育儿80后佟丽娅雷佳音娱乐 |
分类: 剑走偏锋 |
1919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我们怎样做父亲》,指出天下的父亲都是爱孩子的,但往往方式不对,大家往往在不同的跑道指手画脚。这道难题,接近一百年,绝大多数中国人依然是不及格。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也都是孩子。父母或大包大揽指导一切,或者奉行放养原则,孩子或逆反,或乐于受宠溺,都很寻常。计划生育实行三十年来,第一代独生子女也迎来了他们的恋爱、婚姻和新一代的独生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越发普遍而直切。中国独生子女的真正成长期,不在于受教育阶段和职场初期,而是在于结婚前后与生孩子阶段。李立安导演的《断奶》,选择上海为故事发生地,延续《蜗居》、《裸婚时代》、《双城生活》、《北京青年》等京沪青年成长史,他们的困境、理想与反思,代表着中国最前沿城市家庭细胞的现状,值得观众密切关注。佟丽娅演的是普通、普遍、普适的中国小媳妇,生活简单、工作认真,在家里一直是公主,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社会要求自己的身份已经改变为超级赛亚人。雷佳音作为80后、30岁以下男演员撑起大梁,可以说是大器晚成,通过本剧和《黄金大劫案》已然登堂入室。
雷佳音饰演的李俊鹏,与佟丽娅饰演的安琪,都是上海土著,家庭中产,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都市男女。本剧给予观众以真实感,首先在于尽可能去除了角色设定和故事走向的传奇性,主要角色们都是很普通的市民,这就规避了地域歧视、文化冲突、飞来横祸等等外来干扰因素,《断奶》的故事,可以移植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所以本剧中人的遭遇,也就是当下中国年轻人最普遍的遭遇。少子化导致五六十岁的父母,依然要继续关爱二三十岁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一的一切和一切的一,实现完美的、完满的、溢出的统一,也令李、安他们被惯得不像样,即便到结婚也难真正断奶,更难有兄弟姐妹的交流。但他们还是要直面惨淡的职场和充满荆棘的人生,时而懵懂时而冲动,抗压能力往往不及少年时。
就实际情况而言,中国当前,难有理想化的父母与子女,特别是充斥在各种流行读物中的海外版独立自主的好孩子、好父母,比如说华盛顿、洛克菲勒、李嘉诚等等真真假假的父子养成大招。不可避免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是“X二代”,这个标签面子里子都有重大作用。李俊鹏和安琪,都是有志青年,积极上进,但是金钱和面子还是压迫他们的希望,每每制造难以跨越的坎,他们必须断奶,否则两个家庭将彻底被拖垮。那些奢望“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车船派们,毫无疑问是对未来的犯罪,过往放置的炸弹,终究要爆炸,本剧中一心让女儿钓个金龟婿就被小夫妻扫地出门。
《断奶》的目标观众,非常宽泛而明确,那就是必然有感同深受的父母子女。围城营造了抱在一起就有温度的家,也将各种大小不一的矛盾打包聚合,而我们中国人说了几千年孝悌,其实到现在父母子女间的沟通还是大问题,特别是家庭重大议题的设定和解决,经常令矛盾激化或者形成过度依赖。如今,媒体和剧集都在表彰和谐、幸福,这正说明很多家庭不够和谐、幸福缺失,这当然是结构性困难。四二一的代际人口递减、社会实操与温室温度的差异、生活成本指数的几何增长与收入扁平的永恒矛盾,也许只有积极直面才有幸福可言,否则只有无尽的庸碌、唠叨和懊悔,彼此抱怨的代价只能是好合不好散。从《裸婚时代》到《北京青年》到《断奶》,中国青年挣扎、反思、奋争,与生活进行一番番近身搏击之后,品尝到扎实的存在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