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城大亨》:疍家人的身份认同

(2012-05-18 00:46:31)
标签:

浮城大亨

严浩

郭富城

杨采妮

鲍起静

刘心悠

娱乐

分类: 剑走偏锋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高更的名画曾经提示出的生存困境似乎是全人类的,对于人来说,存在本身与存在意义都是必须要说明的问题,而如何确定则首先需要对自我有基本的认识,无论是个体还是某个族群、某种文化,其本身都有最基本的自我身份认同。

 

 

严浩导演的《浮城大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勾画出了香港疍家人五十年来的大海浮沉,以及他们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当然,如果从更大的方面说,疍家人的这五十年历史同样也是香港自我身份认同的确立,可以说,这既是香港的自我也是疍家人的自我。

 

 

即使对于香港人来说,疍家人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没有土地,唯一财产就是船,一出生就在船上,并且随船漂泊在大海里。对于他们来说,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全维系在船与海之间,以前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如果抛开土地不算的话,耕牛就是最大的财产,所谓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是普通中国民众的生存理想。而对疍家人来说,拥有一条船,行驶于大海之间就是一个自足的天地,相对而言,疍家人的船甚至更重于传统农民的牛,因为大海的浩瀚注定不会像土地那样出现占有争夺的场面。疍家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生存方式,他们以自己的理念执着于大海之上。

 

 

然而,这种自足的生存状态随着英国人的占领而被打破,疍家人也面临着生存危机与身份认同的考验。或许,主人公布华泉(郭富城饰演)的身世已经预示着这一切,他是英国水手对当地姑娘施暴后的产物,而好心的疍家人收养了他。这本身或许可以看作中西文化对疍家人的影响与争夺。

 

 

作为水上的生存的群体,疍家人对陆地甚至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感,一如我们恐惧大海一样。然而,英国人的统治下的香港让疍家人注定要融入到陆地上来,阿娣为了多挣钱要上陆地做工,布华泉也来到陆地上边工边学,尽管老一辈的人物如父亲并不认同,可是父亲的海难却几乎暗示了上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天主教或许是疍家人改变自我的另一个标志,作为原住民他们最初并不是天主教的信徒,然而海上、陆上不断碰壁的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去追寻心灵上的安慰,天主教就这样恰如其时地与疍家人相会。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场蓄已久的文化侵略,是随着西方人的坚船利炮而来的思想施暴。然而这似乎又是一场躲不开的宿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整个香港都处在这样一种文化浸透中,疍家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天主教的影响,香港的特殊就在于它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从两方面都获取资源,疍家人同样也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们或许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布华泉从来不识字的母亲开始跟儿子学习写字的时候学的是汉字,而且还是与大海息息相关的汉语字词。或许,对于世代都不识字的疍家渔女来说,这种接受也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化的主动认同。

 

 

然而,影片又不止于此,它并不认为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疍家人独特的生存观念与生活方式会终结。当最后年迈的母亲在给孙女梳头时,教给大家的歌谣寄托了疍家人的生活理想,或许这才更应该被看作是疍家文化的核心,也是疍家人自我身份认同的最终根基。在经历了中西文化的冲撞之后,在经历了现代文明的洗礼之后,疍家人已经能自觉地在现代文明中守卫自己的文化成果,来主动地树立自我的身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