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有引力》:果真就不给文艺电影机会?

(2011-04-18 21:52:19)
标签:

万有引力

赵天宇

莫文蔚

文章

文艺片

商业片

院线

娱乐

分类: 剑走偏锋

 

赵天宇导演的《万有引力》,算不上佳片,但也不是烂片。48日,这部由莫文蔚、戴立忍、文章、郭涛、张静初等主演的四段式爱情故事片《万有引力》登陆全国影院,但首周三天仅是上映约7200场次而观众接近87万人次,票房约275万元,而随着第二周时《战国》、《美少女特攻队》的上映本片预计将会受到大规模的缩场在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本来算是有着商业卖点的文艺片,然而院线以对待文艺电影惯性来排片。看各电影院的排片表,非常之不像话。目前,中国大陆还保持着对于海外电影进口数量的限制,20部分账电影基本是大片,批片也大体上是如此,就少见的就是海外中小投资规模的文艺电影。同时,院线对于国产文艺片也是相当不待见,其实对外语文艺片也不看好。

 

 

这是当前中国电影院的怪现象,明白无误的状则是,尽管目前内地的银幕数量已经超过6200块,且很多影院都已经是超过5块银幕的影院,但它们所上映的作品趋于同化,缺失多元化——去年中国电影520多部,但进入影院的,即使加上外语片也只是约200部,而香港约200块银幕但一年上映的影片数量超过250部,既有《哈利波特7》之类的商业制作,也有《黑天鹅》、《不能没有你》、《父后七日》等艺术性强的作品。艺术院线的长期存在,则是让中小成本作品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现在般,不仅是《万有引力》,还有《碧罗雪山》、《消失的村庄》等艺术性较浓的小成本作品,几乎没有能够在市场中面世。目前正是华语商业大片和特殊的“晚会电影”,刺激电影市场的虚假繁荣,然而新人导演难于出头,尤其是难以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面。

 

 

以前在一些场合下,我非正式的调侃过,假设某一天中国电影市场必须打开,比如说可以有200部外语片公映,其中哪怕只有50部是具有相当水准的带有商业色彩的文艺片,譬如说《在云端》、《狂野的心》、《黑天鹅》、《斗士》、《母亲》等等,就完全不知道到时候华语文艺片的生存空间。文艺片尤其是爱情文艺片,虽然有着商业元素,但和商业片的最大区别就是——文艺片围着艺术元素转得多一些,而商业片则围着商业元素转得多一些,两者强调的故事的内容上不一样,形式上也不一样,投资上也有根本的区别。但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不能脱离观众,都在“引诱”观众买账,而观众并不是傻子,他们什么明白什么是忽悠,什么是扯淡。因此,许多商业片虽然围着商业元素转得很快,但很快成为过眼烟云,让观众放在历史的筐子里,成为了烂菜。真正值得咂摸的,能够留在观众深刻记忆里的,还是那些有点味道的文艺片然而,正是由于当前院线一切向钱看的傲慢与偏见,几乎将中小成本的文艺片的生存空间杀到最小,将来一旦开放外片市场,将会苦不堪言。给《万有引力》等华语文艺片稍多一些机会,其实给与现实一次赌博,也许会赢得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