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万般缘起皆有因果
(2011-03-28 13:24:23)
标签:
万有引力赵天宇文章郭涛张静初戴立忍莫文蔚娱乐 |
分类: 剑走偏锋 |
赵天宇导演的《万有引力》,借助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来说事。带起四段剧情,分别是文章、白百何之“邂逅”,郭涛、张静初之“造人”,戴立忍、莫文蔚之“出轨”,段博文、黄幻之“重生”。我不是特别清楚这个顺序的意义,然而每段都是在讲或刹那、或永久的缘分,起落的缘,都有内在的因与外显的果。
人生中的缘分有诸多种,难得是遇到对了的人,能够解决、了断。《万有引力》中四组情感,都是以真诚的守护为前提。即便是戴立忍与莫文蔚的杀机,也是掩映在时光的流影中无奈的纠结。说实话,在看本片时,我一直在与《重庆森林》做对比,结果当然很明显,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王家卫电影的张力自然是强悍不同寻常。或许,《万有引力》有些与吴君如监制并主演的《四面夏娃》类似,都市情感的各种变奏,指向无疑是现代人感情的不确定性,不过吴君如是一人分饰四角,而导演有变化,而《万有引力》则在探讨不同形态下的男女。
文章是始终奔波的普通青年人,失爱的他并没有发现情愫安生的白百何,直到误会导致有说出的机会,为了这场“邂逅”,相关的要素很是巧合,偶然中有必然的注定。郭涛和张静初寻求的不过是最正常的“造人”,偏方还是科学,都不如意外,说明人间事不能强求,刻意往往不能解决问题。段博文、黄幻之“重生”,重回残酷青春之萌发,不顾一切的吸毒,试图对虚空进行求助。作为跳伞运动员,刺激成为奢侈。叛逆很恰当的构成了理由,结局的重生与否,其实并不足够重要。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守望如果不能返回自身,意义便会残缺和失落。
《万有引力》是当代都市人处于消费社会中,具有后现代碎片式生活的具象。生活中没有太固定的意义,随时可能遭遇大变化,却又不能进行通盘考量,一认真就可能输,却又不能完全顺其自然。在《万有引力》中,没有生活中的英雄,大家都在自己的小舞台上力图去找到方向,却莫文蔚和戴立忍这一段,是本片的华彩乐章,那种情绪上的控制、不动声色之下的暗度陈仓,都是中年人无法正视七年之痒后的悲剧,放不开手,却又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出轨”也不彻底,再完美的谋杀也要留下足够的证据。退一步也不是海阔天空,步步错吃不消的是情感的宽度。莫文蔚和戴立忍的演出,准确、细致,录像中的海誓山盟在现实里总是赊。戴立忍与郭涛同为理科生,表现却是大不相同。戴立忍以工具理性来谋杀,郭涛却是计算造人公式,价值判断也就千差万别。不过,观众或许更喜欢沉静内敛的戴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