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俊凯战士亮剑剿匪老兵娱乐 |
分类: 剑走偏锋 |
《战士》:老兵不死,血战到底
山东人赵浚凯,还在当高中语文老师的时候,同时还去学了厨师、律师和会计。这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执行力。赵浚凯经常把“电视剧没有最好的编剧,但有最好的观众”放在嘴上,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能不尊重观众。作为电视人,要对时代有所担当,通过作品来渲染时代精神。
从《亮剑》到《沧海》、《战士》,都带出一股豪迈慷慨的英雄气,从而成为当下军旅剧的掌门人。《亮剑》的横空出世观众并没做好准备,2005年是抗日战争60周年,当年中国最具有突破意义的电视剧便是《亮剑》,其不但对敌人亮剑,而且对传统的电视剧业亮剑,《亮剑》以超乎寻常的真实质感打动了观众,并且从无数的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影视剧中跳出来,成为中国电视剧的一个新高度,其实《亮剑》的胜利并非凭借大投资和大明星,而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实际上,李云龙那份不畏惧天下任何事的情怀,给无数的观众做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桑拿浴。此后,军旅题材大放光芒,真心英雄层出不穷。
李云龙是中高级指挥官,而《战士》则描述最基层的战斗单位。《战士》有别于以前中高级干部为中心的策略,直接以基层战斗单位为内核,从小处入手揭示人民军队的自洽性,是他们的牺牲为人民扫清阴霾,回到那个特殊年代,战士们几无文化、满嘴粗话,有的精明有的也大脑短路,简单粗暴的处理一切难题。在我看来,写实的《战士》,与《亮剑》有着内在的精神血缘的关系,粗犷中有着内在的传承,《战士》中的小战士有“和尚”的影子。《战士》所处的背景时间,是建国之初湘西剿匪的阶段,承接的也正是电视剧《亮剑》的结尾。《战士》来自于《亮剑》的精神内核,《亮剑》的篇幅只够拍一个李云龙的,而实际上,李云龙身边一些英雄人物独立拿出一个,都可以以这个人物为中心,重新再拍摄一部电视剧,而且绝对好看,它就是现在观众看到的《战士》的由了,“和尚”和他的普通战友这次被放大了就成了《战士》。
凤凰的美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其中的残酷更加令观众怅惘。本剧没有走煽情路线,一切按照历史上可能发生的故事去安排,不会刻意的表现对敌人的宽容之类,对待残酷的土匪必须是“亮剑精神”,某些段落确实很残酷,甚至于有些观众会觉得战士们过于单细胞,不如土匪们更有意思,请记住那是一个意义大于一切的时代。导演赵俊凯没有用明星,用新人来诠释六人小队的浴血奋战。湘西多山多雾,地形险竣,用新人是绝对正确的。
不能保护本方阵营的女人,是军人最大的耻辱,李云龙为此也不惜一切代价。《战士》和《亮剑》一样,虽然没有太多女性戏份,但是有营救被湘西土匪掳走的女文工团战士的情节,在导演的理解中,军人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枪和女人,这部戏就是说“我们的女人不见了,我们就要扛着枪保护她们”,这是张力所在,不过过程走向很是奇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