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蜘蛛侠III》:俗套不是英雄的枷锁

(2007-05-15 03:48:23)
分类: 剑走偏锋
 

 

  纽约城市英雄蜘蛛侠在迅速抛离青春期的迷惘,开始进入男人的成熟面,这其中包含阴暗面,但要面对失衡的权利、能力和责任,注定要与内心的骄傲、狂躁和成为习惯的英雄形象,产生内发性身心分裂的争夺,“选择成为怎样的人,就会是怎样的人”,那么倒推回去,世界选择他成为超能量的人,是意外还是必然,如何遏制或者说操纵、克制以及适度的使用自我,都是大问题。蜘蛛侠如何自洽的看待自我,确实是个问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是没有监督和控制的能力,是否也说明危险越大?保罗·范霍文在《透明人》中告诉了我们一个负面的例子。


  《蜘蛛侠》和其他一些好莱坞制造的侠客系列,就好像NBA的系列赛一样,有事先张扬的高潮,有意外产生的阴霾,更带出一种特殊的人性之战。蜘蛛侠、沙人和毒液、小绿魔等人,都因为阴差阳错获得超能力,如何使用这能力,怎样区分公私权力的界限,是他们要首先选择的。在超能力的压抑和驱动下,人性的善恶会被无法遏制的放大,选择成为怎样的人或魔兽,是这部投资两三亿美元的电影之第一推动力,在我看来,第一场蜘蛛侠和小绿魔的打斗很有意思,有些像哪吒和孙悟空,事实上,哪吒和孙悟空都要经历自己的叛逆。这类的商业大片,怎样平衡动作场面和情感推动,友谊、宽容、和解及责任的比重,是对导演叙事的智慧的终极考验,观众的批评是最容易的,而商业制作必须考量回报比例,蜘蛛侠在视觉上还是胜利的。镜语的漂亮,和情节的构设,都必须服从观众的预期,虽然有一些遗憾,诸如感情戏份的拖沓,但还是相当出色的,不是吗?看的时候,大家还是很快乐的,尤其是占据电影院一半位子的老外们。将本片看成肥皂剧,或者肆意指责,都是对电影和自我的不够尊重,但我恰恰在电影散场后,听到众多媒体人士展开口头风暴,哗啦哗啦的列举种种问题,几乎置本片于死地,但很快数据告诉我们,《蜘蛛侠III》在北美和世界各地的首映日票房有多么出色。


  红与黑的暗战,是当下阴郁的英雄或超人的俗套展出,无论《无间道》还是《哈利·波特》、《霍元甲》,超人和007等等,都要遭遇人性拷打。沙人和蜘蛛侠面对的问题,其实同美国和纽约有着相当的同构性,“九·一一事件”造成纽约的脆弱和坚强,更进一步导致美国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进退两难,然而无论如何不能无所事事,一定要做出选择,好莱坞最近的诸多大片,创作者都具备某种无法摆脱的心理积存,蜘蛛侠可以宽恕沙人,与之和解,但现实中的美国却是首鼠两端顾此失彼,因为好莱坞没有为美国提供剧本。蜘蛛侠是神话化的童话,而现实终究是严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