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剑走偏锋 |
如今的历史剧,大多有一毛病,明明是虚构历史,还要大呼小叫自己是正剧。
湮没的历史究竟如何,尤其是敦煌,一千年前,归义军因为文化信仰上的精神力量,孤悬漠外,最终因为遭遇无法抵抗之暴力而消逝。其真实历史,漫卷在风沙之中,掩映于苍茫的尘土之下。目前中央台正在播出的《大敦煌》,有陈家林导演,共分为三部分,上部即是反映藏宝故事,但主线不明,硬是要以感情戏带故事,视角平庸而轻浮,创意十分不足,事实上也与1988年出品的中日合拍电影《敦煌》很是接近,而远没有苍生流离、文化失落之情怀。
《大敦煌》耗资甚巨,由敦煌当地政府掏钱,糜费3500万元,来制作形象宣传之大型电视剧。分成三段,当然有其好处,试图全面展现北宋、清末和民国不同时期敦煌之命运。但是第一部分明与后两部脱节,不但布景要独立,故事更纠缠在后人强奸历史的自鸣得意之中,譬如陈好、黄海冰等人的感情戏,已经是当下古装剧的滥觞之规,个人之情,为私也要影响历史走向,所有男女都为情所蛊惑,感情之明灭更超过敦煌之盛衰,如此轻浮的把历史化为小儿女的情路共振,很是荒唐。甚至于把西夏开国之皇帝李元昊也搞成情种,岂不知此人是如唐玄宗一样有夺媳之举的暴虐之君,最后的下场即是被当事之子杀死,难道这就是历史正剧?胡适曾经说过:“历史不是随便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就连他本人的话,也被反转引用至今,看来历史在某些人那里真可以荒唐对待,爱恨情仇始终可以换一套服装再演出几回。
历史当然是可以演义的,但演义就是小说故事,不要再扯什么正剧。在我看来,本剧最好把第一部分放在闪回中出现,然后打通第二、三部分,既节省时间,更可以把拍戏的钱保护敦煌,敦煌如今的保护岌岌可危。正所谓最美好的雕塑,就是断臂的维纳斯,最美好的事务总是想象出来的。美人与英雄、神话和传奇,一旦再现在观众眼前,而且又是不到位的再现,失望在所难免。诚然敦煌是不完整的文化残片,就不必再妄想还原当年的辉煌盛况,那是永远办不到的。敦煌的研究,路还远。敦煌的意义,在于中华文明的巅峰记录。《大敦煌》最大的功绩,就是再度把敦煌放在阳光下曝晒,而经书是要小心翻检的。
湮没的历史究竟如何,尤其是敦煌,一千年前,归义军因为文化信仰上的精神力量,孤悬漠外,最终因为遭遇无法抵抗之暴力而消逝。其真实历史,漫卷在风沙之中,掩映于苍茫的尘土之下。目前中央台正在播出的《大敦煌》,有陈家林导演,共分为三部分,上部即是反映藏宝故事,但主线不明,硬是要以感情戏带故事,视角平庸而轻浮,创意十分不足,事实上也与1988年出品的中日合拍电影《敦煌》很是接近,而远没有苍生流离、文化失落之情怀。
《大敦煌》耗资甚巨,由敦煌当地政府掏钱,糜费3500万元,来制作形象宣传之大型电视剧。分成三段,当然有其好处,试图全面展现北宋、清末和民国不同时期敦煌之命运。但是第一部分明与后两部脱节,不但布景要独立,故事更纠缠在后人强奸历史的自鸣得意之中,譬如陈好、黄海冰等人的感情戏,已经是当下古装剧的滥觞之规,个人之情,为私也要影响历史走向,所有男女都为情所蛊惑,感情之明灭更超过敦煌之盛衰,如此轻浮的把历史化为小儿女的情路共振,很是荒唐。甚至于把西夏开国之皇帝李元昊也搞成情种,岂不知此人是如唐玄宗一样有夺媳之举的暴虐之君,最后的下场即是被当事之子杀死,难道这就是历史正剧?胡适曾经说过:“历史不是随便被人打扮的小姑娘”,就连他本人的话,也被反转引用至今,看来历史在某些人那里真可以荒唐对待,爱恨情仇始终可以换一套服装再演出几回。
前一篇:刘德华:一只自以为是刺猬的狐狸
后一篇:吃货们来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