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巨人》:男儿本色

(2005-12-26 00:47:49)
分类: 过眼云烟

http://www.520laopo.com/Life/UploadFiles_3478/200509/200591133133720.jpg
  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个初中生,没有网络,没有BBS,只有很少的几份报纸,还好有电视可以看。尤其是寒暑假,是我的乐趣所在,因为终于有大块时间给我,我可以潇洒自如地、在知了声中、惬意地观看TVB长剧。
  那一年,我十四岁。正是顽皮的少年,学习不错,还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我不会想到,以后会有机会当面向万梓良致谢。直到开始从事娱乐性传媒的工作,我才发现,原来我打开了一扇记忆的门,与往时的影像重逢并不困难。2005年春天,我搬到北京东五环的梆子井居住。秋天,万梓良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就读。闲来无事,我喜欢到广院溜达,某一天,我以观众的身份遭遇了万梓良。
  《巨人》,刘家豪监制,TVB黄金时代的大制作,远赴海外取景,演出者既有偶像明星,更有实力派演员。请允许我把他们的名字列出:万梓良、陈法蓉、陈玉莲、张卫健、关海山、梅小惠、林俊贤、鲍方、刘兆铭、吴启明等等。1990年代初期,TVB台庆剧多由刘家豪和万梓良合作。表明看来,《巨人》是很通俗的时装剧,描述香港两大家族洪家和乐家几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及连场的商业斗争。《巨人》的深刻在于,淋漓尽致地对人性的虚伪进行揭示,人对待名利的态度,道德观念强并不等于不争逐,最给观众刺激的是,不同人等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为。
  如今再看故事简介,恍如当年看《三言两拍》,情节迭宕起伏,而人性闪现其中。主角乐言(万梓良)留学美国时,因误杀罪而被判监七年,其女友程真(陈玉莲)亦因此事而下嫁言之好友凌峰(林俊贤)。后来言回港结识了洪家的二女芷晴(陈法蓉),两人感情日深。 乐言一心要将家族的百货业现代化,但祸不单行,先有其兄乐文(许绍雄)及大嫂芷欣(马清仪)在一交通意外中死亡,后其父亦因心脏病去世,洪贵东(刘兆铭)遂在遗产法律问题上施以奸计,令乐文的百货业股份转到其名下,并吞了乐家祖业,后来言幸得其父好友麦约翰(关海山)支持,将家族生意重建,更成为商界巨人,言得悉麦有一失散独生子麦守正(张卫健),几经辛苦终与正取得联络,并希望将正栽培成新一代企业家。 可惜正对此有所误会,更误信峰奸言,酿成破产危机。后言离港发展,却被患有神经病的正母秀慧(李司琪)绑架,断言乐言害其子,欲杀之。另一方面,程真与凌峰离婚后,与言旧情复燃,而晴早对言生爱慕,造成一段三角恋情。
  《巨人》拍出了大时代的感觉,以两大家族为镜像,对香港这座城市的风流、繁华与变故、中兴,进行了很实在且性感的演示,当年收视率达到41点,创历史最高记录。万梓良扮演的角色,留洋归来,然后经受一连串的打击,从而由一个很平凡的人转变为商场上的巨人,寄寓了监制对于香港的企望。万梓良的体型和笑脸,很是恰到好处。当年的万梓良,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有浑然一体的气质,飞扬跋扈也罢,从容不迫也罢,憨厚老实也罢,无例外的是纯粹的男人。男人本色,在于担当,顺境时平淡从容,逆境时迎刃而上,万梓良给我的感觉,就是成长,青春期后的第二度性格完善,人生历练没有终结,胜负都在于对命运的把握。
  主题歌的最后一句“你是个巨人”,直接而坦荡。万梓良代表的是传统中国人,他在当代商战中坚持道德品质,是对巨人的注释。巨人一定是英雄,正如内地著名畅销书作者和流行电视编剧海岩所阐释的英雄概念:英雄分三种,一种是地位上的,所有有权有势;一种是努力上的,可以立业也可以救国,破和立都有可能;第三种则是道德上的,无愧于心无愧于家族无愧于他人。万梓良就是一个完人,一身而三任。当然《巨人》不是教化剧,通过众多的细节和特殊环境下的考验,万梓良的形象可以站立得住。
   《巨人》已经很久远了,为了写本文,我从网络下载了本剧集,但是始终没有去看,我想还是从记忆中截取自己的感觉吧。《巨人》对于1970年代末期出生的人来说,是集体记忆中的重要节点。对我们的感情和对世界的认识,都有相当的启蒙作用。是我们尚未建立起知识谱系,或者说刚刚开始有自己宏观和微观的道德/能力的判断和认识之时,给我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巨人》中的老派人物有其坚持和狡猾,而年轻人更是善于适应新的环境,这是一种香港生生不息的精神。万梓良首先要有能力才能应对他的环境,尤其是在卧薪尝胆的阶段,更要维持好自己心态,同时坚决进行商务上的反击。破坏永远比建设简单,《巨人》告诉了1992年的内地人,当时我们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的起始点,对于未来几乎一无所知。
  如今,我可以看更多的电影电视剧,也可以比较容易地采访导演和演员,可是再也没有从容的时间,和纯属旁观的角度来看了。如今,任何影像落在视线之内,都有职业化的判断和审视、选择,过去的简单而快乐的观看,随着所谓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习惯的养成,都再也寻找不到了。1992年的夏天,在酷暑中知了永不疲倦的鸣叫,我上午看书,或者到田间劳动,中午吃饭时出一身汗,到河里洗澡,然后回来看《巨人》,如今,这些都杳无踪迹了。两年多没有下地干活了,上午多是睡懒觉,故乡的河被污染,而《巨人》还呆在电脑的硬盘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