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楼市杂志 |
作者:《楼市》王子鹏 |
|
“Think Small”,这俩词几乎已经成了“美国成语”,至少在广告界是如此。想当年,大众的甲壳虫轿车凭借这句广告词敲开了“以大为美”的美国市场,也让美国人思考了思维定势之外的那一部分价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有“小”的好处,有“小”的价值。 “Think Small”,广告界一般翻译为“想想还是小的好”,其实一个“好”字,局限了这句话本来更为广泛的含义。好与不好,源于固有的价值观,如果先入为主地以此作为关注与否的取舍标准,往往对于看似“small”的事物失去了“think”的兴趣和机会。 比如,有谁去思考过“小煤窑”、“小电厂”之类“小”的存在价值?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检查中,提起这类“小”几乎就成了污染、事故、浪费、黑心的代名词。的确,这些“小”确实是此类问题的集中爆发区,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我们要整治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小”。在目前的整治行动中,大量小煤窑被关闭、小电厂被拆除。不可否认,这些被关停的“小”,基本都是需要整治的对象,但也有被“一刀切”政策株连的无辜者。山西某小电厂,规模小,但采用了先进技术,用废料发电,属于环保企业,但因其“小”,遂被划入关停行列。用这种方式“节能减排”,完全违背了中央节能减排的真正意图。 如果说,此类损失尚属“个案”的话,大量“小企业”的消失则使经济环境的生态失去了应有的平衡,其恶果迅速就显现了出来。比如今年的“雪灾”,主要电网瘫痪之后,电力为何不能迅速缓解或恢复?原因即在于各地的小发电厂基本都被关停,电力供应渠道的单一,极大影响了地方政府、部门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 电煤供应紧张,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大量小煤窑被关闭。以至于当时不得不紧急恢复一部分“小煤窑”的生产。“小”并不意味着不好,对于一些“边角料”矿区,只有小煤窑才有开采的价值,才能杜绝浪费。我们要治理的是浪费、事故和污染,而不是“小”。 “大”与“小”,本来就是相对的概念,都是社会“生物群落”有机的组成部分。就像植物群落中的苔藓、杂草、灌木、乔木等等,每个群体都有存在的价值,失去任何一个,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变得极其脆弱。 回到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固然需要中房、万科、万达、招商之类的“重量级”大企业,同样需要一些“轻量级”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大有大的好,大企业拥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适合“造城”、“造镇”级别的大型开发项目,对于体量小的单个楼盘未必感兴趣,和小企业相比,也缺乏优势。小企业固然在规模、资金、运作能力方面稍弱,但机动灵活,在小的项目上成本比较好控制。在这个问题上,董藩教授常常把两者的关系比喻成麦当劳、全聚德与成都小吃、羊肉串之类路边店的关系。狼吃肉,羊吃草,各有各的市场,各有各的消费群体,可以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 现实中,中小企业常常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每次风吹草动,基本都在提心吊胆。2006年“国十五条”出台之后,徐滇庆教授曾警告30%的中小开发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但前提条件是“35%的资金充足率”要严格执行。当然,这里的“小”指的是资金实力,而不仅仅是规模。当时很多开发商确实萌生退意,这不光是“35%”,还有“90/70”政策的影响。不过,这两个政策后来都不如想像中那样一丝不苟,许多准备退出的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不过,中小开发商的危机并没有过去,在“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巨大压力下,大量的开发商都感觉到真实的危机已经走到了身边。当然,对于一些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大开发商来说,恰恰嗅到了机会。万科降价,不就被解读为要收拾实力不济的中小开发商吗?惦记着这些“Small”的可不仅仅是专家学者。 其实,就算万科不下手,也会有人站出来“清理门户”。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在自然界叫丛林法则,在经济学上叫市场规律。当然“清理门户”并不意味着所有规模较小的开发商都终结,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弱小的一部分。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过于分散,需要适当“集中”。清理过后,市场占有达到了新的均衡状态,大家都有钱挣,企业也更加优化。这与对“小煤窑”、“小电厂”的清理不同,这不是行政命令,不是“一刀切”,而是市场对企业的选择和优化过程。 反过来,对于小开发商而言,及时退出并不一定是坏事,退出开发领域也并意味着一定要退出房地产领域。有专家建言,早点退出当股东,收益并不比自己开发少,喝着咖啡钱就回来了。如此以来,零星的民间资金就可以集中到优质企业手中,“集中力量办大事”,房地产的资金问题就解决了。 羁鸟恋旧林,一个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当困难。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人“Think Small”,“Small”们更应该想想自己的未来。 |
后一篇:怎样“学习万科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