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仅靠税收政策难“救火”

(2007-03-01 14:09:12)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杜瑞峰 摄|李铁峰 《楼市》88期
 

http://www.houseguide.cn/picture/20072271355543.jpg2月1日,土地增值税全面清算,拉开了2007年地产调控之序幕。一项蛰伏13年之久的政策,终于由“软”变“硬”。这是否意味着地产调控将转向?税收,是否将成为2007年房地产调控的关键词?本刊独家约请财政部科研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孙钢执笔发表了精辟见解。

从2006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来看,调控效果并不理想。本为遏制投资、打击投机而加大征收力度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曾被认为是抑制房屋交易失控的精准良策。然而,结果却发生了成本转嫁,使得二手房价格一路狂飙猛进,与新房价格竞跑。
不唯如此,2006年出台的其它政策似乎同样未达到预期效果。本为解决结构调整的“70%·90m2”政策,却成为了大户型楼盘涨价的理由;本为抑制地方政府“借地生财”冲动的提高建设用地使用费举措,却令各界纷纷产生“地价升带动房价涨”的预期……
回顾2006年,结构调整、信贷、税收、土地、保障等数十项调控措施相继出台,调控气势之“磅礴”和调控力度之“大”均属罕见。但仍只能接受“调控失灵”的尴尬。
在我看来,造成2006楼市“怪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我国持续数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房地产供求失衡、人民币升值以及流动性过剩等。但上述因素都并非“调控失灵”的主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不同政策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衔接。
2006年,地产调控的成果并不显著,使得业界对2007年的地产调控方向产生颇多猜测。尤其是在2007年年初,沉寂了13年之久的土地增值税重磅出击,使得不少业内人士预期,2007年,税收或将代替土地、金融,成为最主要的调控手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并不尽然。可以看到,近年来房地产税收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可见,作为一种调控手段,税收政策在抑制房地产过热中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仅依靠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所以,2007年,政府最有可能采取的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者有效配合的“组合疗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